國內食品安全連環爆,而過去幾年全世界蜜蜂集體死亡現象竟也透露食安重要訊息,全球三分之一農作物靠蜜蜂授粉,但2006年全球卻陸續傳出蜜蜂大量死亡,死因疑為農藥所致。公視與國內外團隊合作耗時兩年拍攝台灣首支蜜蜂紀錄片「蜂狂」,從蜜蜂死亡問題進而探討農藥和環境的影響,因為「今天的蜜蜂,就是明天的人類」,該片將於17日晚間十時於公視主題之夜節目中首播。

「蜂狂」由公視國際團隊與曾以「白馬村」紀錄片獲美國艾美獎與皮博迪紀錄片大獎的日裔美籍導演鄉有人(Al Go)合作,紀錄台大昆蟲系教授楊恩誠獨創的蜜蜂刺青辨識系統,與蜜蜂專家宜蘭大學生科系教授陳裕文的田野調查,更遠赴美國哈佛大學拍攝環境衛生系教授呂陳生的蜜蜂實驗。

在首映記者會上,導演鄉有人說農藥不是不好,人類靠它才有低廉農產品,但卻長期忽視低劑量問題,蜜蜂大量死亡事件便是一種環境的警報與指標,提醒人類正處於化學物品充斥的食品世界。看到那麼多農藥研究後,鄉有人說他和家人已經開始改吃有機、無農藥的食物。

提到過去和國際多家媒體的合作經驗,鄉有人說像國家地理頻道就會比較商業化,而公視和英國公共媒體BBC則很類似,「不是拍觀眾愛看的,而是拍觀眾應該看的」, 但他私底下也表示BBC一部紀錄片的經費可能高達千萬,但「蜂狂」的經費卻達到公視平均水準,約四百萬,顯示兩國公共媒體的資金仍有相當大差距。

製作團隊為了影像品質,採用每秒拍攝3000格的高速攝影機想捕捉蜜蜂的飛徑但困難度高,為了五秒的畫面卻整整拍了兩天。

製作人賴衍明說拍攝此片是希望我們再看到包裝美麗且昂貴的食物時能夠反思,會不會在追求健康同時,反而卻吃下更多的毒藥,這也是這部片之所以叫做「蜂狂」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