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今(27)日公布10月電價調整的最新修正方案,用電500度以下的住宅以及1500度以下的小商家都不會受到這波漲價的影響。其中,住家用電501至700度者,電價調漲上限為4%,每月電費約調漲50至100元;701至1000度,調漲4%至7%;至於1001度以上,則電價上調7%至10%。而小商家1500度以上者,調漲上限為8%。

至於,中大型工商業調幅在10.4%至12.2%間,比原定11.6%至13.6%的漲幅打了9折。經濟部次長杜紫軍進一步解釋指出,這是因為工業用電的供電成本比較低。他還以買水果為例,消費者買一箱水果的單價當然比買一顆水果要便宜,因為前者是在批發市場買的,後者應該是在水果攤所購買。

杜紫軍表示,台灣平均住宅每月的用電量在400度左右,因此漲幅對象調整為用電量500度以上的用戶後,總共有85.7%的住宅、985萬戶不會受到影響。而用電1001度以上的用戶,也排除適用於非營利團體、護理之家等4類弱勢用戶。至於小商家部分,則有80.2%的用戶不會受到這波漲價的影響。

台電董事長黃重球則說,每個月使用500度,電費在新台幣1400元左右,差不多是住在一間30坪的房子裡、1家4口的夏月用電量,因此,每天大約可以開4小時的冷氣、看4小時的電視,而像是一般家電產品如冰箱、電鍋、電扇等,都可以正常使用。

杜紫軍指出,這次電價的漲幅因應外界的反應,平均漲幅從原本的9.46%降為8.49%,也讓台電因為10月漲價的收益從每年增加569億降為500.8億,比原本預估收入減少約68-70億。他強調,最新的調整方案考量了不影響小商家、讓大用戶負擔並排除弱勢等因素。

黃重球強調,當初若決定電價一次調漲,除了能幫台電打平收支外,還能夠彌補過去累積的虧損,然而,到目前為止,分成2次調漲電價,僅能打平收支,卻無法彌補虧損。

有媒體記者追問,這次降低漲幅是否會在第3波調漲時一次補回來?杜紫軍表示,去年立法院決議分3階段漲價的程序還是會處理,第3波漲價方案要等到台電經營績效改善後,才能提出,目前還沒有計畫。

杜紫軍還說,由於無法預估未來電價的波動,目前經濟部也在考慮調整電價公式,是否要比照日本等先進國家,將電力成本與經營成本分離;至於現在要調漲電價,只是為了要解決過去10年所產生的嚴重虧損問題。

經濟部今天下午4時30分會舉行記者會說明前述電價調整方案,將於9月1日公布,10月1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