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頭殼newtalk 2013.08.15 黃朝郁 黃郁姍/台北報導

針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學術界、藝文界7月底召開記者會,共同呼籲朝野政黨「誠實評估服貿協議帶來的衝擊,並重啟談判」,同時發起網路連署,截至8月14日,已有超過1萬6千人連署。對此,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瞿海源、台大經濟系主任鄭秀玲等連署人,今(15)日上午針對服貿協議開放第2類通信業一事召開記者會,與會的台大國發所教授劉靜怡指出,如開放含括網路服務的第2類通信業,將使台灣人民的言論自由、思想自由面臨被掏空的威脅。

學術界與藝文界今日召開記者會,針對立法院8月5日關於服貿協議的朝野協商結論,著重電信業開放部分提出質疑與相關要求,包括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瞿海源、台大經濟系主任鄭秀玲、交大資工系教授林盈達、台大國發所教授劉靜怡、台科大資工系教授鄧惟中、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陳曉宜均出席。

「每個正常理性的民主國家,都應該對人民隱私自由,提供絕對保護的承諾。」劉靜怡表示,開放第2類通信業,也就是網路服務,將會對台灣人民有「無所遁逃於天地之間的架構式影響力」。她批評,「政府說開放的東西跟人民的生活沒有相關,要人民放心,根本是把人民當白痴。」

劉靜怡強調,我國應該參考其他國家開放通信產業給外國、尤其是中資業者的狀況,作為和人民民主溝通的前提。她表示,中國長期以來,對網路的監控無所不在,當這樣的控制文化透過服貿協議進入台灣時,政府部門應該思考這些封網措施帶來的衝擊,劉靜怡強調,「台灣人民的言論自由、思想自由,事實上正面臨被掏空的威脅。」她更指出,「開放第2類電信讓中資控制台灣網路,讓我不得不與修改《電信法》的舉動放在一起。」

林盈達則反駁經濟部官員「第2類電信比第1類電信不重要」的說法。他說,第2類電信規模較小,且因無實體電路,只能向第1類電信業者承租線路,且僅提供網路服務,不過,現在民眾上網的時間,比打電話的時間超出許多,因此,從某些層面來看,第2類電信顯得更眾要。

鄧惟中則指出,服貿協議簽訂後,開放中國專家來台,不過,受訓過的中國籍設備維修人員也可稱為「專家」。這代表充滿個資的機房重地,中國人可輕易進入。他說,「在機房裡要做什麼都是很容易的,甚至可以使用遠端控制,讓設備出現問題。」

瞿海源則說,針對服貿協議,政府雖加開16場公聽會,但與原先外界要求的「每種產業分別召開公聽會」相距甚遠,且仍無正面回答關於本次黑箱作業的部分。他說,「公聽會預計1天開2場,8天全部開完並進入實質審查,時間訂得這麼趕,讓人不禁懷疑,這只是形式上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