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起,台灣原住民因要求在中央政府設立原住民族的主管機關,因而開始參與國際事務。自90年代中期原民會成立、原基法頒布實施後,因訴求已被滿足,原住民參與國際事務的目的性減弱,原住民的議題也由整體問題變成各族群的問題。長期關注原住民參與國際事務的青年洪簡廷卉表示,目前台灣原住民參與國際事務面臨最大的挑戰,即是如何將各族群的問題整合成為原住民整體的問題。

新頭殼網路節目幸福報報--《聲源部落》,5月6日邀請到將參與5月20日至31日於美國紐約舉辦的「聯合國原住民議題常設論壇」(UNPFII)的原住民青年洪簡廷卉(卑南族)、胡哲豪(排灣族)、郭文萱(排灣族)來到現場,和主持人旻園(鄒族)分享他們接觸國際事務的經驗以及此次參與聯合國論壇的準備過程。

郭文萱回憶第一次參與原住民大專生國際交流活動時,發覺國際串連的力量不可小看。胡哲豪表示,自己第一次參與的是在北京舉行的原住民大專生國際交流活動,當時因為接觸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原住民,發現全世界原住民所面臨到的處境有諸多雷同,促使他開始反思台灣原住民的問題。

為了參與「聯合國原住民議題常設論壇」,團隊在3個月前便開始準備。洪簡廷卉提到,團隊的工作內容以整理報告書、開讀書會為主,目的是寫出聲明稿;如果聲明能夠被寫進建言書,將會成為國際準則,雖然沒有強制力,但是可以作為對政府有約束力的行為參考。洪簡廷卉強調,因為每年都有新血參與,所以在議題討論上會盡量維持延續性。

胡哲豪與郭文萱皆表示,團隊中集結各種不同專長的大專生,在開讀書會、消化議題的過程中,常會因為觀點不同而激盪彼此。目前雖然還沒有決定此次聲明稿的核心議題,但相信內容觀點將會相當多元。

胡哲豪認為,後續的回饋活動會是工作小組此次參與國際事務相當重要的部分,此行參與論壇的經驗將會盡最大可能分享給部落及原住民青年。目前工作小組已確定將到北中南東約4所大學的原住民社團中、以及都蘭部落舉行分享座談會。

洪簡廷卉期望藉由分享參與國際事務的經驗,能夠鼓勵更多青年投入;目前工作小組已有自己的網路平台,關於工作小組所有的訊息甚至是參與論壇的與會日誌,都會即時放上「原住民國際訊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