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18歲能不能公投?台灣少年福利與權利促進聯盟今(28)日公布網路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88%網友同意下修公投年齡限制。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下修投票年齡已是國際趨勢,台灣身處高齡化社會,更不應忽略世代正義,並要落實公民教育,培養青少年參與公共事務的態度與能力。

當前熱搜:川普公布對越南關稅20%!汪浩分析給台灣帶來這些啟示

台少盟於過去1週發起「18歲能不能公投?」網路問卷活動,針對公投年齡限制及核四公投議題進行調查。回收的600份網路問卷顯示,70%網友同意「不應以現行成年年齡20歲限制公投參與」,並有88%網友同意下修公投年齡,其中40%認為合理的年齡應「視議題向下修正」。另外,調查也顯示,近半數網友認為,核電議題應從國小就開始納入教學內容。

葉大華指出,國際上民主國家多已調降投票年齡;包括英國、美國、德國等162個國家已將投票年齡訂為18歲,韓國則在2007年降為19歲,台灣成為世界最後2個限制20歲才能投票的民主國家,另1個則是日本。

行政院長江宜樺在立院備詢時曾說,「下修投票年齡必須以社會共識為基礎才會考慮」。對此,葉大華則反問,「那社會共識究竟如何凝聚?」台少盟提出青輔會2004年的調查結果顯示,當時近7成民眾不同意將投票年齡下修為18歲,但和今天的民調結果相比,台少盟強調,社會共識已經在改變。

台大政治所學生呂家華則提到,江宜樺在任教時,特別強調「公民參與才是公投本質」,她對這些內容相當「懷念」;同時,她也認為當前公民團體的聲音,僅次於黨政協商,讓她「不知道老師在想甚麼」。

談及世代正義,葉大華表示,台灣的政治生態是「有選票才有聲音」,因此青少年沒有選票的現實,也反映在相關政策的缺乏上。她指出,目前法訂18歲就是刑法完全行為能力人,此外,還可以結婚、男性須服兵役,若有收入也須履行納稅義務,但是20歲前,卻不能參與公民決策,這種狀況並不合理,在攸關青年人未來的核電公投上,更是明顯。

就讀復興高中的成瑋盛就說,青少年對公共事務也有很多看法,希望「讓政府聽到我們的聲音。」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主任詹政道強調,公投「不是年齡問題,而是身心發展與知識學習成熟度的問題」。他主張將公民論述納入正規教育,並以自身為例,說上課一定會談能源政策等公共議題,且重視學生如何整合資訊並自己作出判斷,「如果教育只是看課本、去考試,那20歲也不會成熟的」。

台少盟呼籲,希望立法院比照「不在籍公投修法」,同步下修公投年齡限制;行政院則應責成教育部,將社會議題漸進地融入正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