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因各公民團體和媒體關注反核議題,蘭嶼30年來作為核廢料貯存場的歷史才逐漸為人所知。「反核廢料三步曲」發起人目尼.杜達利茂表示,她原本和大多數人一樣,以為蘭嶼只是個風光明媚的小島;一直到大學時代從達悟族的同學口中得知,同學的家人疑似因當地貯存的核廢料而得到癌症,於是她開始參與達悟族人的行動並從事反核運動。

新頭殼網路節目幸福報報--《聲源部落》,2月25日邀請到 「反核廢料三步曲」發起人目尼.杜達利茂(排灣族)來到現場,談談她所知道的蘭嶼核廢料問題。

目尼.杜達利茂是排灣族人,並非達悟族人,但是為什麼會對蘭嶼的核廢料問題有興趣,甚至發起行動。受訪時目尼.杜達利茂表示,她原本和大多數人一樣,以為蘭嶼只是個風光明媚的小島;一直到大學時代從達悟族的同學口中得知,同學的家人疑似因當地貯存的核廢料而得到癌症。

因此目尼.杜達利茂開始思考,為什麼自己身為原住民卻完全不了解這段歷史?於是近幾年參與達悟族人的行動並從事反核運動。在這個過程中,她積極的奔走疾呼,希望蘭嶼核廢料的議題能受到大眾關注,並做出與執政者間更有力的對話。

目尼.杜達利茂並提出了環境殖民的概念,即是將發展工業的廢棄物丟棄到偏遠弱勢的地區。她說,在台灣,這樣的地方大多數是原住民族居住的地區。例如蘭嶼的核廢料問題在經過抗爭之後,曾討論要移至烏坵或達仁鄉,而達仁鄉是排灣族世代居住的地區,所以核廢料貯存場議題對排灣族來說,這是該族群全體的問題,況且核廢料並非是這些住在邊陲的原住民該解決的問題,而是製造者(政府)本身應該處理的事務。

目尼.杜達利茂表示,此次「為核要來?為核不走?」-反核廢料三步曲系列活動先由一步曲「為核要來?」-紀錄片播放暨講座揭開序幕,探討台灣發展核能發電的起因、歷史背景。究竟是台電的問題還是政府的問題?還是過去為了發展工業和核武所需?二步曲「為核不走?」-反核廢祈福晚會將在3月6日舉行,將會播放近期蘭嶼的紀錄片,並結合原住民歌手盧皆興的音樂會和蘭嶼反核廢運動歷史靜態展 。三步曲「為廢核走!」則是參與2013全台廢核大遊行,在309當天結合原住民團體一起走上凱道。

提到核廢料為何會進入蘭嶼,目尼.杜達利茂表示要從蘭嶼的發展史說起。她說,在日本時代,蘭嶼是學者做研究記錄的地區,達悟族並不像本島的原住民,沒有接觸現代化政策,因此仍保持著原始純樸的樣貌。到了國民政府時代,蘭嶼被納入山地鄉,蓋了蘭嶼農場,蘭嶼首次接收台灣本島容不下的東西:重刑犯人。一直到約2、30年前,因為推行觀光,台灣的資本進入蘭嶼,達悟族才開始和台灣其他族群相遇。

目尼.杜達利茂指出,當時的政府認為蘭嶼是落後的地區,於是開始了山地平地化,推動現代化;最經典事例如蔣宋美齡至蘭嶼訪視後,以自己的觀點想像,認為住地下屋簡陋,為表體恤就摧毀了當地的地下屋,為蘭嶼人蓋了一批海砂屋國宅。

目尼.杜達利茂接著說,60年代冷戰時期,國民政府為靠攏美國而蓋了幾個核電廠,至於解決核廢料貯存問題就放在反抗聲音最小的地方,例如美國將核廢料貯放在沙漠;對於台灣,蘭嶼位於離島,又弱勢不會吵鬧,成為了最佳的核廢料貯存地。於是民國63年有了蘭嶼計畫,為蓋貯存場籌備。

她說,民國69年開始政府將核廢料運至蘭嶼,當時台電原能會向當地居民謊稱是蓋魚罐頭工廠,甚至收買蘭嶼民代赴日觀光。諷刺的是原本支持反核的民進黨,在上台執政以後面對蘭嶼核廢料問題也無能為力,甚至和蘭嶼居民簽訂合約,2001年起開始發放補償金。這樣的政策卻造成外界「你有拿補償金,為何還要反對?」的質疑聲音。

「如果貯存在蘭嶼的這些罐頭能吃,那就請馬英九、吳敦義拿回去吃吧」主持人阿固最後表示,達悟族人喊的每一個口號,都是救命的口號。可是政府以補償金和補助蘭嶼人醫療費用等政策,都不能遏止統計報告上顯示達悟族人死因中癌症比例偏高的事實。阿固和目尼.杜達利茂呼籲對309廢核遊行相關活動有興趣的民眾可上網搜尋資訊,並一同加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