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學生陳為廷在立法院要求教育部長蔣偉寧道歉引發軒然大波,部分輿論認為陳對蔣態度激動、用詞「不禮貌」,應該道歉。身為學運夥伴的反媒體巨獸聯盟召集人林飛帆表示,他認為陳為廷不須道歉,因為他們是去要求蔣偉寧,為教育部發文「關心」所引起的校園白色恐怖道歉,難道還要低聲下氣請求道歉?林飛帆強調,《聯合報》刻意放大陳的部分發言,卻忽略部長與學生在權力上的不對等的權利位置,視野僅剩長幼尊卑關係並以道德姿態譴責,這也凸顯媒體如果遭壟斷的話後果更不堪設想。

新頭殼今(6)日下午「星期話題」節目邀請反媒體巨獸聯盟召集人林飛帆以及清大學生刊物《基進筆記》編輯魏揚,談談社會對於學生運動的想像,以及禮貌論述所隱藏的限制與框架。也讓網友了解他們如何看待清大校方迅速的道歉聲明,這對學術自主有何不良影響?

林飛帆首先還原4日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的現場,他說當天有4位學生與3位老師被邀請前往備詢,現場4位學生都發言批判教育部公文與部長的態度,也要求部長道歉,然而卻只有陳為廷的發言被媒體放大解讀。林飛帆指出,作為執政者,部長與政策的影響皆十分長遠,人民要求他因錯誤道歉,是民主政治中十分合理的事。他也強調,當天學生的發言並非「質詢」,4人僅上台接受「備詢」,過去也有許多公民團體受邀前往陳述意見的例子。

林飛帆接著批評《聯合報》的報導取向與框架,他強調,受邀前往國會,為何不能對官員提出批判與質疑?學生的發言不應被扭曲,而只剩下師長關係甚至被扣上「無禮」的高帽子。林飛帆認為,發言過程中學生雖然有各種論述,但媒體卻部分放大檢視、刻意扭曲,詆毀運動成果,所以學生並非被政黨利用,反而是被媒體所利用了。

魏揚則分析在這次事件中出現的「禮貌論述」,他說許多抗爭場合都曾面對關於學生禮貌的指責,但禮貌論述並非普世價值,而是被建構的文化預設,隱含對於抗爭空間、方式乃至態度的限制。他強調,禮貌應建立在平等對待上,過去學生理性提出要求、請陳冲出面對話,要求進入公聽會,但是政府卻以鐵門、武警、蛇籠與拒馬回應學生訴求。魏揚批評,政府與社會從來沒有對抗爭者禮貌過,現在卻回頭要求學生應「禮貌地」表達不滿,十分弔詭。

身為清大學生的魏揚指出,清大校方在陳為廷7月被媒體批評時,僅表示「不評論個人行為」,但在這次事件中卻火速道歉,可看出學校的偽善與雙面性格,也呈現校方意在向主流意見輸誠的態度,根本就是「打小孩給別人看」的家父長心態,這在教育的目的上是站不住腳的。此外,鼓勵學生介入社會與實踐亦是人文學科學術自主的表現,學校擅自代替陳為廷道歉,不只忽視學生主體性,也踐踏大學學術自主、尊重實踐的精神。

林飛帆說,台灣社會總是以最高的道德標準與姿態,檢視所有試圖挑戰現有秩序的人,即使自己也是社會底層之一,受到教育或媒體的影響,也讓人自以為要符合統治菁英的意識形態,以那樣的方式理解台灣秩序,卻忽略真正該檢視的是影響長遠的統治菁英,這對表達不滿與批判的人十分不公平。

關於陳為廷事件是否導致「反媒體壟斷」的議題失焦?林飛帆指出,不只是旺中事件中媒體針對個人批評,其他媒體也開始以同樣的方式抨擊學運參與者,這不只突顯媒體壟斷的可怕,也讓人擔憂惡化的媒體環境,因此並不能說是完全失去焦點。

林飛帆分析,目前在壹傳媒出售案交易完成後,將向香港證券交易所申報公告,然後還有經濟部投審會與公平會的審查;林飛帆估計,審查過程大約要耗費3、4個月,這幾個時間點將會是在場外施壓的關鍵點,他說曾向29日參與公平會前行動的學生宣示,未來要有常在街頭見面的準備,因此學生團體已經做好串連動員的準備,只擔心會與學生期末考時段衝突。林飛帆強調,政府還是不願正式回應學生訴求,這就是逼我們用其他方式面對它,接下來更要團結思考,用不同的方式去撼動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