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亞洲版16日刊出「Ma the bumbler」專文引發國內熱議,中華國國駐英國代表沈呂巡除了向《經濟學人》表達不滿,也投書《經濟學人》澄清並在昨(22)日於網路上刊出。沈的投書不斷強調馬總統任內各項政策貢獻,並認為民眾有權利以嚴苛的字眼批評總統,但是當外媒在報導中也引用同樣的字眼時,至少應該使用引號。

《經濟學人》刊出「Ma the bumbler」專文,國內媒體紛紛將「bumbler」譯為「笨蛋」、「笨拙」,不過《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齊格勒(Dominic Ziegler)日前回函外交部澄清,指「bumbler」被譯為「笨拙」是台灣媒體不負責任地錯誤翻譯(irresponsibly mistranslated),真正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行事猶豫」,絕對沒有侮辱的意思。

《經濟學人》22日也在網路刊出沈呂巡的投書,沈呂巡在文章裡指出,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總統職權以兩岸關係及外交為主,過去4年台灣與中國簽署18項協議,大幅化解兩岸緊張關係,並促進海峽兩岸和平;不僅如此,提供台灣免簽證的國家,從54國增加到129國,這在台灣歷史上是前所未有。

沈呂巡說,雖然他不否認「Ma the bumbler」文章裡提到的部分事實,但是他要強調,在馬總統執政期間,2008年到2011年台灣的平均經濟成長率為3.4%,高於韓國和香港。

沈文最後提到,馬總統將會盡最大努力對抗另一波全球經濟衰退,並決心推動改革,不過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他的部分改革構想不受到民眾歡迎,這也不令人感到意外。他認為台灣民眾有權利以嚴苛的字眼批評總統,但是當外國媒體在報導中也引用同樣的字眼時,至少應該使用引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