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大學規劃在校門口旁興建人文大樓,遭到學生與教師批評「破壞景觀」。由台大師生組成的「搶救台大校門口」行動聯盟今(13)日上午召開記者會,直指台大人文大樓新建工程高度超標,將嚴重破壞校門口意象與歷史感。環保署上午審查此案,最後環評委員要求台大「補件再審」,認為台大以空間不足作為建人文大樓理由,仍須再檢討。

環保署今天上午審查台灣大學總區教學大樓2期等8件新建工程環評審查,而台大師生組成的「搶救台大校門口」聯盟則在環評會議前召開記者會,要求人文大樓的建築設計必須尊重校門、舊總圖等周遭古蹟與椰林大道既有的人文景觀,並呼籲校方重新設定該基地的量體與高度,重新公開招標。

聯盟發言人張小虹說,台大校門口旁的人文大樓興建案歷經5年10個提案的拖磨「依舊無解」,最新建築設計的高度依然超標,靠近校門口西南角的多角形玻璃圖書館,更是建築師為凸顯個人美學風格的「簽名式建築」,嚴重破壞台大校園整體歷史景觀。

台大社會系名譽教授葉啟政表示,他在台大唸書時,校門口是一大片灰白的臨時教室和椰林大道兩旁的日式校舍完全不搭,「像是破落大戶,在門口蓋了一堆違章建築」;當時建築物至少低矮,不會顯得突兀,如今卻要在大門口蓋一個龐大的建築物,「像是暴發戶,任何一個沒什麼美學訓練的人來看,都起不了什麼美學感受」。

台大歷史系畢業校友朱天心批評說,台大將靠近辛亥路校地上的黑森林剷除,就好像劃給企業財團的租界;而台大新建築設計案完全不尊重師生共同的歷史記憶,令她失望,她希望校方不要做出「令人丟臉」的決策。

環保署專案小組中午決議,台大校方應該就人文大樓與校門口到椰林大道的空間景觀、歷史價值等,與校內外人士充分溝通獲得共識後,再來談人文大樓的新建案比較合適。環評委員指出,空間不足是各校發展的共同問題,台大想新建人文大樓,應該尊重台大發展過程中一直保留校門口、椰林大道的代表意涵。

針對「搶救台大校門口」聯盟的訴求,台大主祕張培仁僅回應,人文大樓案已經開過多次公聽會,校方也會持續加強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