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導盲犬協會明(22)日下午2點在高雄美術館舉辦的視障電影欣賞會,將講授「3隻猴子」,藉由演片劇情引領聽眾更清楚人性,並引以為戒。

「3隻猴子」是土耳其導演努瑞.貝其錫蘭(Nuri Bilge Ceylna)的力作,2008年曾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全片的結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但也因為簡單,其衍展出的劇情之可能就變得多面向了。

劇情描述公司老闆西爾維特夜晚開車撞死路人,為了躲避刑責,找來司機艾義普代罪服刑,艾義普服刑期間,西爾維特必須支付薪水,由艾義普兒子亞斯梅爾代領,而艾義普出獄後,也將再給他一份重金酬勞。

亞斯梅爾一直希望媽媽海瑟爾能先向西爾維特要一筆錢供他買一輛汽車。海瑟爾拗不過兒子,只好去找西爾維特。有天,亞斯梅爾發現母親海瑟爾與西爾維特的姦情,亞斯梅爾生氣地離家出走,然後去監獄探監,艾義普由兒子講話吞吞吐吐而起了疑心。

艾義普出獄後疑心未減,此時因海瑟爾沉溺在慾望中,且主動去西爾維特家門前揮手招呼,西爾維特氣炸了,打手機責備她,這電話被艾義普接到了,他生氣責問為何她買以前從未穿過的時髦內衣。

西爾維特終於被亞斯梅爾殺死了,這回換艾義普去找開茶店的老闆巴拉姆,他願意給他一筆錢請他代替兒子入獄。

導演在極簡的結構中展現他俐落的批判與諷刺,在極致地挖掘靈魂深處之際,讓觀眾同時檢視了自我人性的卑微與醜惡。

「3隻猴子」的出處是出自日本著名的寓言典故「3不猿」,其意是指3隻分別捂住眼睛、耳朵與嘴巴的猴子。人存活於世其實就像一隻焦躁的猴子不斷地捕捉自己的影子,在勞思勞形中,陷入追逐,忽略了當你有所得也就必然有所失,而這正是人的盲點。

問題是,慾望被建構之後,是永無止境的。物慾橫流引動了其他的慾望,反過來色慾的誘導也會有相乘的效果。牽扯到人性,很多禮教與道德是必須重新接受考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