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龍應台在7日提出包括歌手阿信、作家張曼娟等知名人士在內的19名新公視董監事重提名名單後,讓延宕已久的公視爭議展露重整出發的一線曙光,新頭殼今(13)日的「開放編輯室」節目特別請到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媒改社召集人林麗雲和我們談談,媒改團體對於未來公廣集團的期許與展望。

公共電視董監事會改選已延宕600多日,對於日前新一任董監事重提名單出爐,林麗雲表示肯定的態度,相對於不同於以往董監事所給予外界過於菁英化的印象,第5屆董監事名單中有各種不同文化產業的專業人士。但值得討論的是,性別、勞工、族群等弱勢團體代表還是呈現比較少的情況。

至於未來公共電視將如何再出發?林麗雲表示,首要之務就是董事會必須確實在20日審查會中產生,文化部必須備全所有候選董監事的審查資料、董監事人選也必須提出其對公共電視的理念,以避免遭到否決。而審查委員也不應該因政黨問題而封殺特定董監事人選。

林麗雲表示,2006年設立公廣集團,但目前的公共電視法依舊停留在1998年立法的架構中,不符現今公共集團的建立與運作,所以,絕對有修法的必要,而修法的面向包括:董事會的產生方式以及其使命為何?如何代表民眾參與公共電視的運作?

以往認為董監事必須要是社會賢達,所以有較為嚴苛的通過門檻,如須由3/4的審查委員同意才可以通過,該標準是否過高,尚需更多的討論。而董事的定義為何?是否應該更具有實質功能?關於這部分,林麗雲以英國為例,其部分董監事是否應該是兼任有給職,以專責收集閱聽人的意見、監督公廣集團有無進步或過失之處。

同時,她也指出,我們欽羨韓國擁有優質的公共電視,但台灣公廣集團所擁有的經費僅有30億,是韓國的1/20、日本的1/100,更遠遠落後於英國。若公廣集團乘載了龍應台曾表示「希望公視成為文化國力的翅膀,帶領台灣的文化藝術飛向世界各地」的願景,則還需要政府更多實際方法的投入。

對於龍應台仍將承接過去新聞局時代對於前公視董事鄭同僚等人的告訴,林麗雲希望,雙方人馬都可以放下過去,公視內部必須要團結起來,體現公視的價值,以建立民眾對公視的信心,進而喜愛公視。

對於如何說服民眾支持公視?林麗雲認為,必須建立一套問責機制,因為公視有其職責、資源、權力,就必須無論對內對外,都要對民眾負責。問責的內容包括:有什麼好節目、民眾的欣賞度如何、是否具文化價值、產業價值?

除了制度外,林麗雲認為,要讓民眾感受到公視的改變,必須讓公視與社會大眾有更多的連結。公視擁有許多在文化界中有許多實務經驗的人,將可帶領公視更多的與民眾作連結。她也舉了BBC為例,說明BBC在英國各地的攝影棚、檔案資料庫等,只要經過一定的申請的程序,都可以開放給當地居民使用。

林麗雲說,當民眾透過使用以了解公共電視對自身的重要性後,他們就會支持公共電視,進而阻擋政治力介入公廣媒體。林麗雲認為,台灣的公民社會是帶領台灣進步的一大力量,能夠快速反應時代的變遷,公視雖然比起其他公部門或私部門,能夠較快的對社會變遷作出回應,但是如何能夠更快速、有效的反應變遷,還是需要建立更加有彈性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