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雙溪故宮,中國有個北京故宮。一個博物館因為歷史與政治的各種原因,分屬兩地。對台灣人而言,這早已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但在外國人眼中,可能就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日本朝日新聞記者野島剛表示,故宮問題其實就是兩岸的政治問題的縮影。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野島剛,對於中台兩地的故宮有深入研究,他並因此促成2014年台北故宮到日本展出。以一個日本人的角度,他從兩個故宮的糾葛,最近出版了「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一書。今(6)日開放編輯室邀請他來談論,兩個故宮的故事。

野島剛表示,兩岸問題對於大部分的日本人來說,太難也太複雜,以故宮的角度來觀察會比較容易親近。而且,故宮過去的經歷,跟日本也有密切的關係,台北故宮過去的三次搬遷,前兩次都是因為日本在中國發生戰爭,1932年從北京搬到南京、1937年又從南京般到四川,第三次搬遷是因為爆發國共內戰,最後由國民黨政府將放在四川的文物遷徙到台北。

為什麼國民黨在1949年就把文物轉移到台北,卻一直到1965年才興建台北故宮? 野島剛對此認為,這是因為早期蔣介石在台灣抱持過客的心態,一直到60年代發現反攻無望,才想要以文化正統的方式做宣傳,因此而興建台北故宮。

他並提到一件鮮為人知的事情,即原本台北故宮的外觀委託建築師王大閎設計,當初王大閎提出的設計風格是類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現代風格,但因為蔣介石認為中國元素不夠,在最後一刻予以推翻,王大閎不接受的情況下,改由他人設計,成為現在看到的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野島剛表示,後來的國父紀念館也是由王大閎設計,有了前車之鑑,王大閎這次便做了一些調合,增添中國風味的設計。

對於台北故宮的經營,野島剛則認為台灣政治的影響太嚴重。並以故官南院的建設為例,在民進黨時期南院的定位為亞洲文化為主的博物館,但在國民黨上台後,卻要轉型為遊樂園。這在其他國家是很少見的情況,台灣人卻很習慣。

另外,對於前故宮院長周功鑫的請辭,野島剛表示,相當不解。因為在6月的訪問中,周前院長完全沒有流露出將要離開故宮的意思,也提了很多未來的規畫,沒想到會突然請辭。她認為應該是這一段時間發生了重大變化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