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報導指出,國內有多達500位教授在國科會計畫中,利用假發票核銷經費以詐領公款,而被檢調單位起訴,引發國內輿論的批評。對此,眾多學者表示,現行報帳制度僵化,立法院應盡快修法以改善研究的報帳制度。清大動力機械工程系榮譽教授彭明輝則認為,現行國科會制度已給予研究者經費上相當的彈性,經費核銷制度的僵化不再是問題,政府應該改變以往對於「核報程序」的過份拘泥,而對於「研究成果」更加重視。

新頭殼「開放編輯室」今(3)日邀請到彭明輝以及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研究生謝仁烜,對於國科會現行的報帳制度進行探討。究竟國科會的報帳制度如何進行?該制度又有何漏洞?研究教授及助理在報帳過程中,分別扮演什麼角色?

彭明輝表示,國科會早期的報帳制度是為了防弊,僵化而無彈性,一旦申請就必須報銷,因此,容易與廠商聯合作假帳,讓錢進入研究者的口袋。他表示,在研究之初,無法對各項費用做精準的預估,因此,制度必須有彈性,硬性要求依照項目核報,會造成研究者費用吃緊,在這樣的制度下,假帳問題難以避免。

但對於日前傳出的假發票事件,彭明輝表示不解,他認為,近幾年報帳制度的僵化問題已不復存在,現行制度已摒除僵化的細節,修正為設備、人事與公費共3大項目,而且項目間的經費可以互相流通,彈性相當大,「甚至對想要A錢的教授,我想不出需要做什麼假帳。」因此,他個人對於台、清大校長及中研院日前表示,應該將報帳制度更彈性化,並不贊成。

而在假帳的爭議上,有些研究者將責任歸咎於研究助理,彭明輝認為,研究者必須擔負管理責任,而且難以相信有多少研究生敢未經教授同意而亂搞,對於研究者的卸責,他表示「今天教授跟助理這件事,大學教授沒有學術尊嚴,我看不起就算了,不要耍賴到這種程度。」

彭明輝表示,國科會報帳制度的最大問題在於,過於關切「核報手續」而非「研究成果」,以「5年5百億」等政策為例,政府花了大筆錢卻「研究跟台灣不相關的東西,沒有任何真正目標。」

彭明輝認為,國科會應該效法民間研究機構,在經費內給予使用彈性,但對於「研究成果」必須嚴謹以待,而非在經費申請程序上設置太過「雞零狗碎」的防範,他表示,若研究者「有能力用一半經費做出別人3倍成果,你憑什麼不准他主持費拿更多?」

對於國科會研究經費,彭明輝也強調,國科會研究經費使用的是納稅人的錢,價值在於補貼研究,「而不是欠你的」,對於餐旅等細節費用,他覺得,研究者自行負擔一些小額項目並不過份,不要對此太過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