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變中國,必須從最大多數人的圍觀開始」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南方周末》評論員笑蜀如是說。笑蜀認為,微博的普及就是一種積極的、正面的,中國普羅社會大眾成為公民力量的一種展現,也將成為改變中國的根本。

去年3月,因碰觸中國當局言論禁忌,而被要求放「學術假」休息2年的笑蜀,今(19)日在「開放編輯室」節目中,談他所提出的網路圍觀與非典型公民社會。

作為一位中國媒體《南方周末》的媒體工作者,笑蜀表示,他堅持在中國大陸現有體制內的言論尺度,推動最大限度的言論批判,並利用這種言論批判作為推動中國公民社會的火車頭。

笑蜀指出,這樣的批判不能離尺度太遠,也不能對尺度有所疏忽,他期望能透過這種方式,作一點一滴慢慢的突破與挑戰。但也許因為日積月累中,已超過他人的心理極限,他因此被要求休假。

他認為,中國過去的確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毫無新聞與言論自由,但自市場經濟崛起後已有根本變化;最大的變化便是出現所謂的市場化媒體,而廣州便是中國市場化媒體的「省都」。

為何廣州是中國媒體的重鎮,笑蜀指出原因有四,包括廣州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廣州鄰近香港自然有其媒體意識與讀者市場,以及一定程度上,廣州的政治開放性較北京來的大。這些原因造成良性循環,而使廣州媒體業形成一種自編輯、記者出發的文化,也使得南方報業集團在此獲得滋長。

笑蜀認為,相較北京,廣州多一點的媒體開放空間,不僅是客觀環境使然,更是大家共同爭取來的,若不爭取,肯定會與中國其他地方的媒體同質化。而在體制內爭取最大的言論空間,在政治安全下去突破,便是保護此一平台的原則與辦法。

他認為,中國的言論自由是有邊界的,但非常的動態與抽象,必須透過不斷的試探與挑戰,才能探出言論與新聞自由的空間。

笑蜀強調,中國的改變必須透過大多數人成為公民而改變,過去孫中山與毛澤東先鋒隊式的菁英革命,造就的是同一批人的政治變化,而非由下而上根本改變中國的社會與政治。

他認為,改革不能指望救世主與領導人,而是必須建立在自身與社會力量的信任;也唯有社會力量,才能支撐異議份子在中國的生存。笑蜀認為,中國已不是過去絕對的鐵板一塊,現在的中國當局存在著對社會的壓力政治,而非過去的絕對權力。

他分析薄熙來事件的問題,認為此一事件非僅是權力鬥爭,同時也帶來社會改變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