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艾利風災地基掏空而住進組合屋的桃園縣復興鄉哈凱部落族人,昨(5)日再度北上前往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要求桃園縣政府能尊重部落需求,採用族人希望的協力造屋概念興建永久安置屋。哈凱部落族人戴禮娟表示,縣府招標規劃每戶僅1層樓17坪1房1廳1衛,不符合族人大家族人口的需求,希望能夠採用921重建的協力造屋模式,興建至少2層樓的輕鋼架建築進行安置。

今(6)日中午的「開放編輯室」節目,邀請到哈凱部落的戴禮娟、張志堅、以及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秘書邱伊翎,請他們談談桃園縣政府原住民行政局招標規劃的永久屋,為何無法滿足哈凱部落的需求?協力造屋的概念又是什麼?要如何融入準備重建的哈凱部落?

戴禮娟解釋,哈凱部落位於桃園縣復興鄉,由於興建巴陵攔沙壩之故,導致部落經歷賀伯、艾莉風災後地基遭掏空,於是被政府安置在組合屋中,至今已經有10年之久。然而縣府重建腳步緩慢,10年來哈凱部落彷彿被政府遺忘,直到2010年族人開始北上陳情,原本停滯的永久屋重建才又開始進行,然而卻無法滿足族人的需求。

戴禮娟說,縣府招標規劃每戶僅1層樓17坪1房1廳1衛,對於每戶人口動輒7、8人以上,甚至有2戶人口高達12人的哈凱部落來說,空間的狹小擁擠令人無法想像。她進一步表示,因此族人在台灣人權促進會的安排下,得知謝英俊團隊的「協力造屋」概念,將可以讓哈凱族人得到理想的家。

邱伊翎說,所謂「協力造屋」,顧名思義就是由災民自己身體力行蓋自己的房子,並且在簡化工法、簡化建材之下,讓蓋房子變成一般人就可以做到的事,而且可以節省建材的成本以及施工的時間。不過這種模式卻無法獲得縣府的支持,縣府以不符合採購法、不符合永久屋規格、已經完成規劃等理由搪塞,就是不願接納族人的意見。

戴禮娟痛批,縣府官員只想儘速將案子結掉,還以另一個高岡部落的重建也採同一模式進行為由,回絕了族人希望能改採協力造屋的要求。她也指出,縣府一開始說政府可以補助達120萬,但現在卻縮水成80萬,還要族人自行出20萬,再以預算有限為由規劃完全不符每戶人口需求的房子。

邱伊翎強調,如果永久屋全額由政府出資,那族人或許置喙空間不大,但族人要自費20萬,卻不能要求用自己希望的方式來蓋自己的房子,實在是太不合理。她認為,哈凱部落的問題非常單純,就是縣府應該興建符合族人需求的永久安置住所。她呼籲桃園縣長吳志揚,儘速面對哈凱族人的需求,興建符合族人家庭大小的永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