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今(15)日正式生效,預估將有助於韓國創造35萬個工作機會,對於我國總體經濟與進出口也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經濟部工業局組長連玉蘋表示,若以過去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非零關稅比較,台韓重疊商品共2489項,這些品項在台的出口值是105億美元,這些將是美韓FTA生效後,可能會受到影響的最大金額。另外,若以市佔率、關稅高低來區分,這些產品是韓國的2倍以上,關稅約在4.68%以下,因此,即便未來美國對韓國降稅,台灣產品會受威脅或衝擊的金額大約30多億美元,集中在紡織、成衣和塑膠業。

國民黨立院黨團上午舉行「台灣如何因應『美韓FTA』生效衝擊?」記者會,由黨團書記長徐耀昌主持,並邀請國貿局副局長陳銘師、連玉蘋及經建會經研處處長洪瑞彬出席,探討台灣產業如何因應「美韓FTA」生效所帶來的衝擊。

徐耀昌表示,「美韓FTA」生效為韓國帶來35萬個工作機會,未來10年內GDP將成長5.7%。台灣也應該深思,如何讓台美經貿關係更進一步。

陳銘師指出,美國是台灣第3大貿易伙伴,也是第2大出口市場,去年雙邊貿易額高達621億美元,順差達107億美元。美韓FTA簽署後,經濟部即擬定各項因應措施。共通性整體產業之輔導措施包含:對外銷品進口原料關稅恢復退稅、協助廠商投入研發開發差異化高品質產品、協助產業及技術升級轉型、將美國列為貿易金融優惠地區、墨西哥列為重點拓銷市場等。

個別產業部分,陳銘師表示,例如:塑膠業,就透過美國商機日買主來台採購及台灣經貿網網路開店;紡織業,則運用紡織專案計畫協助登門拜訪買主、運用台北國際紡織展協助洽邀買主及輔導廠商申請MIT標章產品認證;機械業,協助機械業經墨西哥切入美國供應鏈、協助開發符合新興市場之機械產品。電子業,協助電子業與墨西哥代工業策略合作。

而洪瑞彬也表示,經建會將持續提升傳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將過去具有生產利基的家電或紡織產業注入工業設計、環保綠能以及文化創意元素,使他們展現新面貌,並開拓新興市場,如此應可將美韓衝擊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