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日本地震週年的今日,反對旺中集團總裁蔡衍明《華郵》言論而發起的知識界「拒絕中時運動」,再推出第6支影片,表達學術界發起行動的理由。本次「拒絕中時」影片由台大法律系顏厥安教授現身說法。他表示,「拒寫」要的是促使大家思考《中時》是什麼樣的媒體,以及《中時》與民主社會的關係。

顏厥安指出,由於他自國外求學回國後即於《中時》發表公共論述,對中時的感情甚為深厚。他表示,當時的《中時》對他來說,相對而言是可以自由發揮的公共空間。當時的《中時》願意讓多元的聲音見容於社會,多少與台灣的民主化運動有所關聯,也因此,顏厥安的文章多奉獻該報,且至少十萬餘字。

顏厥安回應針對「拒絕中時」不批評其他媒體的說法指出,學者對其他媒體的批評也一直都在,但他質疑,若一旦媒體的財務結構有很大比例非來自於自己所服務的社會,而是廣大的中國市場,就容易被左右。

顏厥安說,只關心中國利益,該媒體將不再關心社會的需求,而僅關心利益之所在,也因此,其言論也將會對近二十年來的民主價值累積造成威脅。

顏厥安回應,「拒絕中時」非消極,重點不在「不寫」,而是意在促使大家思考「中時是什麼樣的媒體」,以及「中時與我們之間的關係」,進而反省寫的目的是什麼。

「拒絕中時」行動將於近日拜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要求NCC重新思考旺中併購案對台灣言論市場多元性的影響,並且要求NCC針對包括《華郵》言論風波在內,旺中的說明,以及舉辦公開聽證的程序,嚴格審視旺中媒體集團對台灣媒體言論市場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