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馬英九今(18)日在治國週記中表示,火車與鐵路是眾人的集體記憶、甚至是個人生命內容的一部分。很多人都記得第1次搭火車的經驗、每天搭火車上學的年輕歲月、搭火車談戀愛的生命機緣與乘坐火車旅行的特殊收獲。鐵路與火車對台灣社會變遷、交通發展乃至全民記憶,有非常重要意義,期許官民合作共推鐵

道文化的創新與保存。

由於治國週記即將轉型,今天是最後一集的播出,主題是「火車向前走,記憶不撤守」,邀請長年關懷鐵道文化的學者蘇昭旭對話,共同分享鐵道對台灣發展變遷的意義與鐵道文化與旅遊魅力等心得。

影片中,馬英九說,上個月31日媒體報導,「火車醫院」也就是臺北機廠即將關閉,引起許多鐵道文化人士的關注。而他也談到自身關於火車的回憶。

馬英九說,「我小時候住萬華,常有坐火車的機會;當時我們可以坐新店線到新店,也可以到臺北火車站搭淡水線到淡水,還可以坐到舊北投,然後換柴油小火車到新北投,因為那時候我父親在新北投工作。我從大火車下來時,一定會跑到火車頭旁邊去看,然後向司機表示敬意,因為能夠操作這個龐然大物的人,一定很不簡單,所以我小時候也曾經有一個成為火車司機的志願。」

馬英九還提到,去年曾在治國週記中與日本旅遊作家青木由香小姐對談,她認為臺灣魅力來自「美食、美德與不可思議的美景」。前年曾有一位中國觀光客來臺旅遊時搭上東部列車,列車長吳進傳看到他在寫明信片,知道他是一位觀光客,所以查票時,在車票後寫下祝福語,這位旅客深受感動,後來投書到臺灣媒體,說出他的心情:「那輛火車並不豪華、不新也不快,是輛極其普通的火車,但真正觸動心弦的,是那份真誠與用心」。馬英九說說,臺灣的軟實力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搭火車就能深刻感受,這正是臺灣的魅力。

他也呼籲民眾「搭火車,是深刻體會台灣的極佳旅行方式;春季的假期有空時,不妨為自己或家人規劃一趟火車之旅吧,藉由火車,把台灣各地方的美景、美食與美妙人情味,一一細細品味。」

本文所附影片即為今天上架的「火車向前走,記憶不撤守」馬英九治國週記終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