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政治操作,太過不盡人情,但前總統夫人吳淑珍母親的去世,確實給參選中的扁家成員,一次難得的政治動員機會。

落難中的扁家,最近有兩次再成為媒體注目的焦點,扁家也都把握住機會,改善自己的社會形象和處境。一次是陳致中和邱毅「毅中各表」的辯論會,雖然是一場潑糞大賽,但陳致中沉著冷靜,表現出人意料。另一次則是陳水扁的奔喪,一位前總統跪爬20公尺祭靈,以及和病妻、老母相擁而泣的鏡頭,讓許多國人為之心酸。

但是珍媽告別式當天,陳致中運用臉書,吳淑珍披麻受訪,都在感歎人情冷暖,都在抱怨陳菊不挺陳致中,喜歡看扁家和綠營內鬨的報紙,甚至還把這樣的新聞弄到頭版去炒,這樣是否就有助陳致中的立委選情,是否會贏來更多人對扁家的同情,恐怕結果不見得會如願。

綠營人士對陳前總統被關三年,大都批評司法不公,但未必就認同扁家所行所為,尤其是對吳淑珍和陳致中在這些事件中的角色更是有所質疑。

為什麼扁家案子會掀起滔天巨浪,除了「怪罪」國民黨或司法不公之外,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政治資金公私不分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只扁家有,其他參選的藍綠政治人物也都有,只是阿扁水漲船高,政治資金後來大到無處可藏的地步。說這些資金都是「建國基金」,或說這些錢都是扁家在藏私,恐怕都不完全正確。

這種把政治資金的分配當做私人恩典的心態,在阿珍向陳菊討人情的時候就充分流露。陳水扁當年在陳菊第一次選高雄市長時,確實出錢出力,在「新潮流」同志不看好的情況下,多次南下高雄力挺陳菊,陳菊後來以些微票數領先,陳水扁功不可沒。可是那個時候,阿扁是總統,是黨主席,來自社會的資源大多集中到他的手中。他在選舉中對同志的支援,能夠看做個人恩典嗎?

扁家認為,陳水扁過去提拔過很多人,幫過很多人選舉,這些人應感恩圖報。但同樣地,陳水扁當上市長,選上總統,不也是眾多人努力抬轎,匯集資源,才得以竟功。陳菊在台灣民主路上出道比陳水扁早,誰幫誰比較多很難講。現代的民主政治,如果只用封建、陳舊的人情思維去理論,一定徒增困擾。

在政黨政治運作下,陳致中要在民進黨已提名的地區參選,這是他的基本權利;但政治上這個決定是否適當,是得是失,他必須自己判斷,自己承擔。他可以用各種方法爭取選民認同,但要怪罪一個民進黨市長太過認真輔選自己黨的提名人,就有點匪夷所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