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將於民國103年開始實施12年國教,施政在即,不少民眾擔憂此制度中的「特色招生」機制,並無法破除台灣「明星高中」的迷思,教育部次長陳益興於今(19)日在新頭殼網站「開放編輯室」節目中表示:「所謂的明星高中職其實是學校長期努力並得到社會認可的結果,並非教育部所成就的。」他強調,藉由「特色招生」可讓侷限於培訓學術菁英的教育,更能擴展至國家職業精英。

根據教育部規劃的「12年國教」措施,採上下延長的方式,不但將國民教育機制向上延伸到高中職,今年開始也實施5歲幼兒入學免學費,並補助私立學校1萬7千元,未來則視狀況向下延伸到4歲。

對此,陳益興表示,現今學生大多面臨極大的升學壓力,不但身心健康受危害,未來的發展、人際關係、社會關係及思維也深受其影響,實施12年國教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減緩過度升學壓力的問題。他說:「許多孩子認為,自己的一生就是為了那成績的0.5或1分而努力,希望透過12年國教改正此種思維。」

陳益興說,在國際景氣低迷、台灣財政舉債也緊逼近上限的情況下,我國政府依然堅持推動12年國教的實施,而教育部101年共編列了288多億元的預算中,顯示即使經濟狀況不盡理想,台灣政府在編列財務預算時,也以教育預算為優先。

對於政府支持教育的做法,陳益興引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理念:「一個國家若要在內政、外交、教育、國防、農業等機制中,若只能選擇重視一項,非教育莫屬。」一生都奉獻於教育界的他,強調教育是實踐社會公益非常重要的措施,也是台灣政府首要重視的議題之一。

12年國教實施在即,不少民眾都擔憂教育部推動的「特色招生」,會讓台灣「明星高中」的迷思依然無法改善,因為即使教育部推動25%的名額舉辦「特色招生」,75%的名額「免試入學」,建中、北一女等明星學校,特色招生比率可能還是會高出許多,免試比率相對較低。

對此,陳益興表示,有人認為,12年國教的「特色招生」是為了明星高中而設計的,但其實這項招生的思考點全是為了讓教育不止侷限於學術菁英的培育,能擴展至職業精英的訓練。

陳益興也提到了目前教育部積極推動的高中、高職優質化與均質化政策,透過各學校在體育、文創、工程、藝術文化等各種不同的特色,挑選出優質學校,而102年之後,學生在選擇學校前,可上教育部網站查詢各校的評鑑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