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西班牙、愛爾蘭、葡萄牙、希臘等國傳出債務危機後,身為歐元區第3大經濟體的義大利,其主權信評也遭調降。歐債危機不斷蔓延,吳志中認為問題的癥結在於歐盟本身是由經濟強勢和弱勢的國家組合而成,當發展不均的地區共同使用相同的貨幣,勢必會出現問題。

歐債危機不斷蔓延,到底歐元區發生了什麼事情,是歐洲各國貪婪無度,還是歐盟的經濟整合出了結構性的問題。今(22)日新頭殼的《開放編輯室》,邀請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吳志中線上分析到底歐元區出了甚麼問題。

吳志中說,雖然歐洲在一般人印象中屬於西方進步國家,但在生活水準或國家發展上並不一致,法國、德國、英國等國家發展穩定,相對的,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等國卻被稱為「貧窮南歐」,但同樣地處南歐的義大利發展則較前述3國佳。

「經濟發展良好和經濟發展疲弱的國家一起發行共同貨幣,當然會出問題。」吳志中一語道出歐債危機的癥結。

以爆發嚴重債務危機的希臘為例,吳志中說,在1999、2000年左右,希臘人均GDP與臺灣人均GDP同為1萬美金,韓國約為8、9千美金;10年之後的現在,臺灣人均GDP約為1萬8千美金,韓國人均GDP約2萬美金,希臘則暴增3倍達到3萬美金。台灣與韓國的經濟發展背後,韓國有三星電子等大型企業支撐,臺灣有基礎雄厚的電子代工產業,這些皆是推動經濟發展的穩健力量。在希臘,工業發展不佳,全國倚賴觀光產業帶來的收入,整體國家經濟發展疲弱。

他說,強勢的歐元進入希臘取代原有貨幣後,出現國內貨幣升值的情況,連帶使希臘人均GDP大幅提升,讓希臘在短時間內出現增富的假象。希臘看似富有的背後並沒有實質經濟力量做後盾,而是貨幣突然轉換帶來的短暫利益。

吳志中表示,希臘出現富有的假象,連帶國內產品的價格上漲,在政府沒有對支出進行管控及國家經濟力量疲弱的情況下,終於爆發嚴重的債務問題。

如何解決希臘國內的債台高築,吳志中認為,除非離開歐元區重新來過,否則無法解除歐元這個對希臘而言太沉重的負擔。

吳志中指出,與歐元區切割或許是可行的辦法,但背後的隱憂是,今日出問題的可能不只是希臘,若西班牙、葡萄牙等經濟相對弱勢的國家相繼被發現有債務問題,整個歐元區問題將更嚴重。

吳志中認為,若歐元區最終無法維持下去,解決方法之一是希臘離開歐元區,解除強勢歐元對經濟相對弱勢國家的沉重負荷。另一個更好的辦法是由德國離開歐元區,原因在於德國為歐元區經濟力最強的國家,為強勢歐元的主導國,若德國與歐元做切割,可望使居高不下的歐元貶值,降低對經濟弱勢國家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