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一會期起便擔任財經相關委員會成員、並獲頒公督盟四次優秀立委肯定的立法委員黃偉哲,在接受「公民看國會」專訪時表示,肯定公督盟評鑑,認為國會需要被監督才會有改革,並建議公督盟應正視南北差異,亦應將立委跨委員會的問政表現納入評鑑。

對於公督盟的評鑑,黃偉哲感謝公督盟的肯定。黃偉哲表示,不論兩黨、不論其觀感如何,沒得獎的立委表面上雖然嘴巴不說,但實際上仍相當在意評鑑結果。在第五會期評鑑中,就有獲頒第2名的立委大肆宣傳。此外,公督盟推動的IVOD也讓立院開了一扇窗,讓民眾能看見立委的問政,立委則因時時刻刻被監督而必須讓自己有所提升。

黃偉哲直言,人都是有惰性的,特別是已連任多次的立委更是如此。但透過開放公民參與立委評鑑,將可能讓一些資深立委改變其不適當的行事風格;如果國會不被監督,就不會有改革,將有害於全民福祉。黃偉哲也坦言,某些立委的財力雄厚,有可能以此影響媒體報導,但這些影響在很多部分仍然不及公民評鑑的肯定。

黃偉哲建議,公督盟評鑑應顧慮到南北、城鄉地理位置和選民結構的差別;北部選民通常比較了解如何運用各種申訴管道和救濟措施,知道可以找立委、找市議員或找里長。然而,在南部,特別是沒有升格為直轄市的地區,他發現,即使有鄉鎮市民代表,選民仍常直接找立委申訴或救濟。

黃偉哲認為,大台北地區的選民較不在意立委是否出席婚喪喜慶場合;中南部的選民則相當注重感情、人際之間的互動。對於來自都市、特別又來自台北的立委來說,出了立法院後就是自己的選區,馬上可以做選區經營,但對於來自中南部、偏鄉的立委,每天必須多出兩小時、甚至四小時的通勤時間,因此,評鑑應該針對這樣的先天差距,給予適當的加分。

黃偉哲表示,他理解公督盟認為立委的選民服務只是為求連任,不屬國會中的表現,但這其實是西式的思維;在歐美,議員最多只會跑公益或社團的攤,而不會出席個人的婚喪喜慶。原因在於,西方選民投票往往是根據政策、法案的推動,但台灣選民通常還是以選民服務作為投票依據。再者,相較執政黨立委,在野黨立委爭取地方建設經費往往更加困難,因此必須做更多的選民服務。

對於公督盟參照西方採取委員會中心主義的立場,黃偉哲表示認同,但強調仍應視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以美國為例,美國面積廣大,400多位眾議員分布在各選區;台灣面積小,選民往往更期待立委能夠在問政議題上包山包海。因此,黃偉哲認為,立委針對重大國計民生議題,於其它委員會的問政表現應該納入評鑑。

最後,黃偉哲表示,公督盟評鑑若能受到肯定,表示有越來越多的選民認同公督盟的標準,將關注焦點放在立委是否就公共利益做好把關工作,他期待這樣的認同能夠逐漸擴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