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電危機讓全球反思是否該繼續投入核能發電,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曾提出若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核能是一個選項。在日本核災後,李遠哲接受財訊雙週刊專訪坦承,「現在要完全放棄掉核能,可能不容易,但是要繼續蓋嗎,則要做很大的檢討。」

對於氣候變遷的問題,李遠哲曾認為核能是一個選項來替代其他能源,但在日本發生地震後,他這次接受財訊專訪時則表示,氣候變遷若不去努力面對,可能100年後人類真的從地球上消失,所以當初他才會說核能發電是一個選項;但目前核電廠發展並不理想,發電後有95%能量會轉為核廢料,處理上很困難。

李遠哲也提到,像是地震等其他災變,可能會使核電廠成為更大的負擔,讓人不得不擔心,但現在要完全放棄核能不容易,至於是否要繼續蓋,也必須要做更多的檢討。李遠哲說:「日本要是知道九級地震會來,可能核電廠就不會蓋了!」,他認為包括對核能、地震的影響等都應重新評估。

李遠哲還透露一段當初台灣宣佈要蓋核四時的秘辛,他說,當時有一位加州大學化學系的教授Glenn T. Seaborg曾和他討論興建問題,Seaborg從艾森豪開始當了6任美國總統的原子能委員會委員長。

Seaborg當時建議,若台灣要蓋的話不要跟美國買,因為美國當時已20多年沒蓋過核電廠,型號只有一種,若電廠出問題,不但零件買不到,有經驗的人也不多。Seaborg認為相較之下,法國是整個國家在背負核能產業,各型號、零件充足,並有近500位專家負責解決問題,台灣沒有核能基礎,應向法國購買。

李遠哲表示,他當然相信專業的Seaborg的建議,而台灣後來核四發包給GE(美國公司),又轉包給日本和台灣一些廠商,過程不透明,所以自己有些擔心是否做得好。至於興建過程中有沒有問題,李遠哲也無法回答,只能說向美國買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