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社會貧富差距的惡化,青年貧富問題也逐漸浮上檯面,有鑒於此,青平台基金會、台灣勞工陣線、反高學費行動聯盟等團體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青年貧窮的問題。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鄭麗君表示,現在的青年面臨工作不穩定、低薪、高失業率,就算每月存1/4薪水也要到56歲才買得起一棟自己的房子。

參與團體在記者會現場堆起寫著低新、失業、卡債、學貸、房貸、非典僱用、國債等的紙箱,象徵青年所遭遇到的困擾,疊起來的高度直達天花板。與會代表在現場將這座高高的紙箱塔推倒,呼籲政府徹底解決青年貧窮問題。

鄭麗君指出,台灣7成的大學生就讀私立大學,只有不到3成就讀國立大學,很多清寒學生因為就讀私立大學,而必須負擔更高的學費;據統計,2010年全台有81.5萬人申請就學貸款,平均每人背債40萬元,問題非常嚴重。

鄭麗君說,當這些負債的學生一畢業就馬上面對高失業率。她指出,大專以上學歷平均失業週數超過半年,2010年大專以上學歷失業率高於平均失業率;這些青年失業者已屬於結構性失業,短期性的聘雇難以解決問題,「政府難道要養他們ㄧ 輩子?」

此外,鄭麗君也提到,台灣的薪資水準已退回13年前,而全台有近半的受僱者月薪不到3萬,越來越多人淪為窮忙一族,低薪的青年人更是窮忙族的主要組成份子;而且,除了低薪,青年還要面對不穩定的就業的結構,勞動派遣等非典型僱用近10年成長3倍,達到92.3萬人之多。

鄭麗君強調,低薪與工作不穩定也讓年青人面對高房價更為無力,台北市的年輕人若25歲進入職場,要到69歲才買的起一戶30坪的房子;全國平均值也要30.8年才能存到要買房子的錢,可見青年貧窮問題的嚴重。

反高學費行動聯盟召集人簡淑慧指出,台灣公私立托兒所的比例也是3比7,跟公私立大專院校的比例如出一轍,足見問題的普遍性。她建議,應該向企業開徵專款用於教育的「企業紅利稅」,因為台灣高教的本質就是在替企業培養優質的勞工,所以企業應該將資源回饋到教育上面。

台灣勞工陣線教育推廣部主任江明芸對青年貧窮感同身受,她說自己28歲、月薪3萬,扣掉房租、水電、生活費等,每個月存5000到58歲也才180萬,而她有住家裡的同學也許每個月能存15000,存到58歲也才540萬,只能買中南部的房子而已。

她強調,上面的估算還要考慮到:身體不能出問題、要一直工作、不能太孝順給父母太多錢、不能生小孩、不能遇到金融海嘯等,若加上這些風險,青年人情何以堪?江明芸想到自己的位置,更不敢想像一般勞工的處境。她認為奢侈稅根本無助青年買屋,而且她批評,政府的錯誤政策才是「壓垮青年的最後一根稻草」。

記者會現場也有幾位在學的青年現身說法,還在唸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的陳乃瑜說,她從大學畢業後用半工半讀的方式唸研究所,其間雖然找過月薪3萬的工作,但是16到18小時的工作時間讓她難以應付研究所的課業壓力,只好辭職在學校當助理。

台灣大學社會所的博士生吳岳璋表示,家裡能支持他完成大學學業讓他不曾想過自己是貧窮一族,但是當他回想他父親從台中來台北打拼,30歲就在有能力在台北買房子;但反觀自己29歲,28000月薪的研究助理工作在面對高房價下,每月存1萬也要存20年才付得起頭期款,讓在台北買一棟房子的夢想顯得遙不可及。

青平台基金會、台灣勞工陣線、反高學費行動聯盟等團體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正視青年貧窮的問題。圖片來源:楊宗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