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於推動新聞品質提昇的「卓越新聞獎」,被視為台灣的普立茲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於今(25)日中午在新頭殼「開放編輯室--媒改時間」節目中表示,成立卓越新聞獎的目的在於為媒體樹立典範,進而鼓勵媒體從業人員或公民媒體精益求精,提升新聞品質。

對於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的定位,邱家宜表示,比起媒觀基金會等監督媒體的非政府組織,他們則是「扮白臉」、從另一個角度來監督媒體,鼓勵優秀媒體從業人員。邱家宜認為,辦獎項的意義並不只是表面上的獎勵,更是為媒體樹立一個準則與典範,進而提升新聞品質,對所有記者與從業人員有激勵效果,她舉例:即時新聞非常的重要,但真正做得好的媒體單位並不多,但透過獎勵,整體品質有漸漸提升的趨勢。

卓新獎於2002年成立,邱家宜表示,過去政府主辦的金鼎獎、金鐘獎等都有設立新聞類別獎項,不過隨著政局的轉變、民主政治的發展,當時擔任新聞局長的蘇正平(新頭殼網路媒體董事長)認為,政府應該被媒體監督,不應該像球員兼裁判般主導獎項頒發,因此取消官方獎項。為繼續鼓勵優秀的媒體人,邱家宜等人才發起民間財團法人募款成立基金會,並開始頒發卓新獎。

目前卓新獎基金會主要針對平面、電視、廣播等3大類媒體進行頒獎,去年又從中央社接手曾虛白新聞獎。獎勵對象除了主流媒體外,亦將公民新聞與地方媒體納入評比並開設獎項鼓勵,邱家宜表示,只要工作方式與媒體素養夠專業,皆不吝於給予鼓勵,他以卓新獎「社會公器獎」第1屆得主「山城周刊」為例,從民國68年發行至今,總編輯吳國城詳細地記錄著東勢、石岡等地區的風情,甚至還開設「農業」版推廣農業知識,至今已累積了上千名忠實讀者。而第2屆的得主「苦勞網」是個網路媒體,邱家宜表示,卓新獎還比普利茲獎早了1年,讓網路媒體獲得肯定。

經費的籌措往往為非政府組織的共同問題,對於募款的甘苦談,邱家宜笑說,其辛苦一言難盡。她進一步指出,在某些國家,企業捐款給非政府組織,就能夠獲得稅金減免的鼓勵,但目前台灣仍缺乏這樣的機制。而部分企業家較偏愛捐助弱勢團體,像卓新獎基金會這樣的倡議團體要尋求企業贊助,需要找尋對於此議題有興趣與關注的企業家,相對的人選就比較少,募款也比較不容易。

對於當前台灣媒體的問題,邱家宜表示,目前台灣媒體還尚未盡到該有的社會責任,例如軟性新聞、八卦,甚至是假新聞剝奪了重要議題的版面,導致民眾無法了解攸關全民的議題,因此希望透過頒獎來改善。邱家宜也表示,歡迎民眾能予卓新獎基金會小額捐款,只要省下一頓飯或幾場電影,就能夠投注給社會進步的力量,希望民眾能響應並成為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