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媒體對於北京與台北在不久後可能進行政治談判的討論屢見不鮮,相關學者關切的焦點是此事究竟會發生在胡錦濤交棒前,還是馬英九連任後。今日《亞洲時報》(Asia Times)刊出義大利知名中國通西斯(Francesco Sisci)的投書,指胡錦濤和當年的毛澤東一樣,可能要在朝鮮和台灣之間做出抉擇。

西斯指出,胡錦濤在這次訪美取得勝利,但未能成功地解決台灣問題。目前為止,情況還不錯。如果明年馬英九連任,雙方可能就會展開政治談判;但如果傾向台灣獨立的民進黨獲勝,情勢就可能會變得較為緊張。對北京來說,在2012年台灣總統大選之前,如何強化對美關係是極其重要的。

西斯說,胡錦濤並不想和台灣發生軍事衝突,他和馬英九及國民黨有很密切的關係;中國與台灣之間即使只是可能發生衝突,都會使中國與美國之間出現緊張。

對中國的將領以及胡錦濤本人而言,美國對台灣的立場至關重要。

西斯認為,如何處置朝鮮問題,將會是往後數週到數個月間中美關係的重要考驗。1950年韓戰爆發時,中國也曾經面臨極大的抉擇;當時中國寧可將朝鮮交給命運,集中自己的武力來攻打台灣。在1940年代,毛澤東在爭取蘇聯支持之餘,還向美國示好,以致史迪威將軍都曾說他寧可武裝共產黨而不要國民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之後,對外的態度是親蘇而不反美,部分的原因是美國若採取中立,共軍便可望「解放」台灣。

韓戰爆發後,蘇聯因恐受到國際壓力,不敢杯葛聯合國幫助韓國的決議,因此也難以公開力挺平壤。中國成了史達林手中的一道王牌,他藉此迫使毛澤東在美蘇之間做出抉擇。當時毛澤東若不懼怕史達林,並且認真地想要解決台灣問題,他大可和美國進行一項交易:以北京對朝鮮的中立,來換得台灣「回歸」。這對美國來說,既可收復整個朝鮮半島,又可藉此讓中國和蘇聯保持距離、削弱蘇聯的勢力,是華府當時可能會願意考慮的。然而毛澤東選擇配合史達林,阻擋了美軍前進,鞏固了蘇聯的權勢,也換來美國對台灣的保護,代價是中國不能統一。

60年後情勢變遷,台北主動親近北京,但中國仍需解決另一個難題:美國對台灣的保護。

西斯說,當前的局勢頗似昔日毛澤東與史達林之間的交易。史達林提供中國所需的技術來交換中國介入朝鮮,而中國付出的代價是無法奪取台灣。今天,美國要中國放棄朝鮮,北京可能會同意,但代價是要美國終止對台灣的軍事保護。美國若能做出一些技術性的讓步,中國就可能拋棄朝鮮,並在中亞、中東和非洲等地與美國合作。

美國能接受這項交易嗎?西斯指出,問題出在美國不像史達林統治下的蘇聯一個人說了算數,政策必須符合民主公議。要製造令人無法抗拒的政治理由來說服美國人民拿台灣換朝鮮並非易事。美國人可能會認為如果要做這種交易,還不如維持現狀。平壤是個沒完沒了的麻煩,而台灣卻能帶來諸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