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財務岌岌可危,2代健保修法案昨(7)日在立院闖關失敗,衛生署長楊志良指各方「算計太多」,暗指朝野立委顧及自己的選票,而多所猶豫;而總統馬英九稱有信心在本會期過關,但包括費基、費率的精算,甚至實施日期都在未定之天的情況下,所謂「公平」原則難以浮現,難怪有藍委不願為此「空白授權」背書,因此,行政部門若無法重修版本,針對外界疑慮做出清楚合理的交代,找出「最大公約數」,本會期要通過此法案有相當的困難度。

衛生署長楊志良今天表示,「二代健保是一件複雜的事,溝通本來就不容易,很難讓人家了解,我們也很難把它說得很清楚。」但健保費率攸關個人支出,而且是切身感受,正如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日前所指出的,2代健保引起的大反彈之一,是把失業者和家庭主婦納入「虛擬所得」的概念,讓實際沒有收入者負擔更重,更不公平。衛生署的解釋是,方便未來可以讓國民年金與勞保銜接,但何時能銜接,卻遙遙無期。

另外,費基部分,海外所得及退休金部份應該如何計算,朝野也有不同意見。對於健保費率,朝野也都各有堅持。這些爭議,都讓二代健保闖關困難重重。目前衛生署也正在重新檢討草案中有爭議的部份,準備10日立法院院會再度闖關。

2代健保案以家戶所得計算保費,單身上班族漲最多,消基會指出,單身、年輕族群並不屬於經濟優勢人口,再加上一般由於年紀較輕,使用醫療資源的頻率與程度也較低,卻是漲幅如此之大的一群,自然讓人難以信服。

衛生署長楊志良一再對外表示,2代健保對眷口數多的家庭可以節省保費,但不少雙薪、育有2子的家庭,以2.7%的費率實際試算發現,健保費暴漲了近1倍,更遑論3.5%的費率?衛生署只一再地表示,有6成民眾會因2代健保而降保費,卻無法說出包括了哪些收入者或家庭?和民眾的實際感受明顯不符。

規劃了10年的2代健保只差臨門一腳,但與當初力倡健保改革的民間團體、學者專家的初衷相距甚遠,從原本的立法精神即依總收入多少決定保費高低,但從一開始,外界即認為費基應納入土地買賣等資本利得及退職金,但衛生署最後提出的版本依然故我。三讀前夕,更突然拋出所謂「虛擬所得」的設算,連藍委也感到錯愕,難怪有人說,衛生署長楊志良的傲慢,成為2代健保最大絆腳石。

衛生署一直將2代健保費基可能產生收費不公的問題推給稅制不公,但學者專家也出來澄清,例如分離課稅及退職所得等,現在就有課稅,並非完全算不出來,是衛生署願意做與否的問題。

立委聚焦2代健保,攸關明年選票無庸置疑,但健保改革除了國人最關心的保費精算問題外,還有醫療浪費、藥價黑洞和醫材、藥品部分負擔收取等爭議,似乎都在闖關之際遭忽略。

那麼健保財務黑洞到底應如何解決?部分立委直接向政院高層建議,試算如果營業稅提高1%,可增加400億稅收,足以填補健保300多億的虧損;另外證交稅若提高千分之0.5,可增加170億稅收,若同時提高營業稅0.5%,也可達成相同效果。

由於營業稅是消費愈多、付愈多,富人的負擔會大於窮人,似乎也符合社會公平正義原則,但財政部原本就計畫預留1%營業稅要挹注國民年金,如果還要補健保虧損,形同要提高,因此,李述德對此持保留立場。

民進黨也為開拓財源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由資本利得下手,從土地增值稅來收取「附加捐」,但排除由「證交稅」來收取。黨發言人蔡其昌今(8)日再加碼提出新主張說,日前執政黨研擬要開徵炒房稅和奢侈稅,民進黨呼籲,應該盡速加以定案,將這些稅收挹注在健保之中。

維繫國人生命健康,要永續經營的健保,似乎已不單單只是衛生署的問題,更無需把楊志良的去留當作改革標靶,但如果要拉財政部下水,合併稅制改革著手,政院似乎要有更鐵腕的作風,否則強行通過的版本,留下的仍是跛腳的健保,也落「劫貧濟富」的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