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20世紀上半葉崛起,並於二戰後確定其於自由陣營的領導地位,冷戰結束後更成為世界唯一的霸主。然而在小布希總統的後期,美國國力開始出現衰落的現象。世人不禁要問,美國是否會在21世紀交出霸主的位置?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奈伊(Joseph S. Nye, Jr.)在這一期的《外交事務》雙月刊(2010年11/12月號)指出,美國在未來幾10年內仍將是世界上的第一大強國,但需要有巧妙的戰略(smart strategy),結合「軟實力」 (soft power)與「硬實力」 (hard power),來回應新的時代需求。

「軟實力」這個概念是奈伊教授在1990年提出來的,2004年他將這個概念寫成一本書之後,相關的研究蔚為風潮。2006年,奈伊教授再提出「巧實力」(smart power)的概念,來探討如何兼採「軟實力」與「硬實力」,將力道發揮的恰到好處。他在這一期的《外交事務》雙月刊便以這個概念,來分析美國未來的國力。

奈伊教授首先提醒世人,羅馬帝國在國勢開始下滑之後,仍然在地中海世界居於主導地位3百多年。然後他說,權力有三個層面。第1個層面是軍事,美國在可見的未來仍將居於主導地位;第2個層次是經濟,過去10多年來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是主要的領導者;第3個層次是跨國關係,權力分配很複雜,一些國際組織、恐怖份子、乃至於駭客,都有一定的力量。

奈伊教授說,許多人喜歡把美國的國勢衰弱和大英帝國的先例做比較。但他認為,「衰弱」(decline)這個詞有兩種意涵:絕對的衰弱,意味著「衰敗」(decay);相對的衰弱,則是其他的國家興起,或更善於有效地使用資源。拿現在的美國與當年的大英帝國比較,會有盲點。大英帝國在一次世界大戰時,軍隊人數排名全世界第4,軍事支出排名全世界第3。在民族主義興起後,日不落帝國變成一種負擔,而不是資源。相較之下,美國沒有這種壓力。

奈伊指出,過去10年來有不少人認為,中國最有可能與美國分庭抗禮甚至超越她。有些人將現在的中國對美國的威脅,類比為20世紀德意志帝國對大英帝國的威脅。但中國的權力要接近美國,仍有許多障礙有待克服。即便中國的GDP在2030年超越美國,仍不足以與美國平起平坐。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可能要等到本世紀中葉才能追上美國。再說,世人以為中國會直線成長,也是一種有誤導性的觀念。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通常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就會趨緩。有些人認為中國企圖挑戰美國在東亞乃至全世界的領導地位,就算這是事實,中國有沒有這樣的軍事能力也是值得懷疑的。中國在亞洲遇到印度與日本等國的競爭,這對美國是有利的。

有些人認為美國正在承受「帝國的過度擴張」(imperial overstretch)之後果,但奈伊認為迄今為止這並非事實。相反的,美國國防與外交支出佔GDP的比重在過去數十年來呈現下滑的趨勢。他認為美國之所以會出現衰弱的現象,不是因為對外過度擴張,而是因為對內的擴張不足。儘管美國有許多社會問題,但他不認為情況出現直線惡化的趨勢。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如果美國出現排斥移民的現象,將對美國造成負面的影響。奈伊認為移民使美國的軟實力和硬實力俱都增強。新加坡的李光耀就曾從美國吸引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這點,得到中國難以超越美國的結論。

當前美國的經濟陷入低谷。奈伊提醒讀者,在1980年代也有許多觀察家認為德國和日本終將取代美國在經濟上的領導地位,但如今美國即便在這波金融危機之後,還被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列為全世界第4大具有經濟競爭力的國家(僅次於瑞士、瑞典和新加坡之後),中國則排在第27名。[譯者按,台灣排名第13]美國在許多新的發展部門都居於領導地位。

2007年,美國投資在研發上的經費是美金3690億,比整個亞洲在這方面投入的金額全部加起來還要多。美國高等教育達到全世界的標準,甚至一些標準就是他們設立的;但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方面,則出現落後的問題,有待改進。

奈伊教授認為,只看中國的經濟成長就認為她一定會超越美國的人,忽略了美國的軍力和軟實力,以及中國在亞洲均勢上所面臨的不利處境。在本世紀的上半葉,中國有可能在財力上勝過美國,但整體力量還是無法超越之。

奈伊教授認為,把傳統霸權遞移的觀念套用到21世紀的國際局勢並不正確,並且有鼓勵中國冒進,或導致美國過度反應的危險。美國並非處在一個「絕對衰弱」的局勢之中,在未來的數十年中,仍將比任何單一國家更為強大。

奈伊教授在結論時指出,美國在21世紀的問題不是國力衰弱,而是要面對即使身為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也無法不靠其他國家的幫忙,達到自己所想要完成的目標。美國需要建構出駕馭「巧實力」的戰略,結合「硬實力」與「軟實力」來面對全球資訊時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