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平埔族權益促進會理事長潘紀揚,甫從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條約第10屆締約國會議結束後回國,在大會中,他是唯一以台灣民間組織代表身份在聯合國會議發言的。雖然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之一,潘紀揚認為政府仍可以自訂目標,與世界各國為生物多樣性而努力。

「本來看起來會議氣氛不太像能達成協議,因為已開發工業國家與發展中國家談判意見不一」潘紀揚在newtalk「原民向前衝」節目接受專訪指出,對於遺傳資源、陸地與海洋保護區等相關利益兩方談不攏,而最後大會主席日本環境部長松本龍推薦的版本最為大家接受。

生物多樣性會議通過了「愛知目標」與「名古屋議定書」,潘紀揚也被國際原住民團體IIFB(International Indigenous Forum for Biodiversity)推派作為大會的發言代表,向大會表達了各國或財團在使用原住民傳統領地的資源時,必須尊重原住民的法律並維護人權,也要結束生物盜獵的行為。

由於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國,生物多樣性條約以及直至2020年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標能否被政府引用?潘紀揚表示,這端視政府是否願意釋出善意,與國內長期在聯合國會議耕耘的團體合作,除了得到會議的資訊外,也與國際建立友善關係。他也認為台灣並無法在聯合國會議內發言,而台灣的民間團體能走進聯合國會議發聲,是相當難得的事。

在生物多樣性會議中,日本與歐盟各國決議要投入可觀的資金保護生物多樣性,潘紀揚表示即使我方不是會員國,也能將「生物多樣性年」拓展為下一個10年的目標,也就是直至2020年,與農委會相關部會投入保育陸地與海洋生物的工作上。

除了會議協商工作,潘紀揚也協助台灣的環境資訊協會,向與會代表遊說支持保育媽祖魚中華白海豚;在名古屋開會期間,成功帶回約46個國家,約80名代表的簽署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