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中,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17日提議﹐包括美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未來10年中向開發中國家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用於應對氣候變化。

對於希拉蕊釋出善意的建議,深獲英國代表的支持。但很顯然地,最重要的與會國之一的中國代表態度則顯得謹慎。中國代表發言人指出,現在很多問題上缺乏透明度,比如美國沒有說每年1,000億美元的資助中有多少來自公共資金﹐美國又將提供多少。他認為,美國在其承諾上沒有太大的進步。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處執行秘書德波爾(Yvo de Boer)說,長期資助已經排入了時間表,這是一個強有力的訊號。不過他不諱言指出,未來10年每年1,000億美元的資助是否足夠﹐還有待觀察。他說,必須與其他各方商討資金是否夠用。

除了資金問題外,《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也是個障礙。由於現行《京都議定書》只要求富裕國家承擔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義務。由於沒有獲得美國參議院的批准,美國在法律上並沒有義務履行《京都議定書》。

發展中國家仍希望美國能致力於在《京都議定書》的基礎上,達成任何新的協議。關於這點,希拉蕊顯然沒有向外界說明這個問題。

至於其他可望從額外資助中獲益的部分國家,則對美國提出的資助計劃初步表示肯定。西非小國布基納法索的代表Mamadou Honadia說,這更像是我們一直以來在尋求的資助承諾,不過我們需要看到能讓這個計劃發揮作用的機制。

泛非議會(pan-African parliament)代表、加納的Enock Teye Mensah則說,他認為美國的提議為達成協議掃除了約90%的障礙。(http://newtalk.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