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 所有外來移民在住滿一定時間後, 都可以依法申請瑞典公民。 為了能更進一步促進族群融合,瑞典人民黨(folkpartiet)認為有必要多設限,因此在兩千零八年提議所有瑞典的新移民,都必須上所謂的公民課(immigrant citizenship course),並通過語言考試後, 才可以申請入瑞典籍。 但是, 這項提議在該黨剛落幕的黨代表大會中, 遭到多數黨員投票反對, 對人民黨的移民整合政策是一大打擊。

不少人民黨員表示, 這項公民課程的提議過於籠統,尚未明確說明課程的內容為何,黨中央曖昧不明的立場,讓人以為公民課程的主旨是傳授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而不是瑞典的社會文化。也有人擔心,這項政策過於保守,恐怕會讓選民將人民黨與極右派的瑞典民主黨(sverigedemokraterna)聯想在一起。

現任瑞典族群融合及性別平等部長的Nyamko Sabuni是這項提議的主導人之一, 對於提議未能獲得黨員的支持表示失望。 她一再強調, 公民課程的設計主要是希望能給所有想成為瑞典公民的人一個重新思考不同文化價值的機會, 她以家庭關係為例表示,與其他許多社會相較,瑞典可以算是一個相當極端的社會, 因為個人實現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於家庭。 對Sabuni而言, 公民課程有助新移民進一步了解瑞典社會的核心價值, 增進族群的融合。 對於提議未通過, Sabuni表示將尋求新的途徑來改善族群關係。

用公民常識或語言測驗的方式來過濾外籍人士入籍, 在其他歐洲國家如英國、荷蘭及丹麥早已行之有年, 不過這類考試究竟對族群融合有何幫助, 是值得質疑的。 最近幾年這些有公民或語言考試的國家陸續發生種族衝突事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非是兩千零四年荷蘭籍導演Theo van Gogh因為拍攝關於回教文化的影片遇害身亡的事件,以及丹麥媒體兩千零五年因刊登穆罕默德諷刺漫畫而引起回教世界的強烈不滿; 而同年英國的伯明罕也發生三名亞裔男子殺害一名黑人的悲劇。

在歐洲, 族群融合的議題經常是單向且不平等地被討論, 主流的論述太過西方文化霸權, 往往強調外來移民該如何適應融入社會, 卻忽略了族群關係的和諧與否是雙方面的, 一味地要求新住民接受「新的價值觀」, 除了間接否定及貶低新住民本身的世界觀以外, 更技巧性地在不同族群間建立不平等的權力關係。 瑞典人民黨若真要設立公民社會課程, 那麼生長在瑞典的人也應該來參與上課, 學習與其他文化的人相處, 需要重新思考不同文化價值的不只是新移民, 瑞典人也需要, 也許瑞典人可以學習並效仿其他社會的正面價值, 這才是多元化社會可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