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名瑞典女學生於日前, 聯合向法院控告瑞典南部著名大學隆徳(Lunds universitet)性別歧視◦ 這些女學生於去年申請隆徳大學的心理學系,但透過非營利組織Centrum för Rättvisa(正義中心)的協助調查,發現這些女學生成了隆徳大學積極性平權措施的受害者◦

當前熱搜:大罷免失敗第一例!陳玉鈴罷免失敗 民進黨:公道站在正義一方

這些女性申請者的成績都非常優異, 但是根據隆徳大學的積極差別待遇政策, 在保障名額的人數中, 如果這些女學生的成績與男學生一樣好, 那麼男學生將會被優先考慮, 因為心理系長期以來是女學生居多◦

在民主發達國家, 為了改善某些社會結構性不平等的現象, 通常會採用積極性平權措施(positive discrimination), 針對不同特性或條件的社會成員給予不同的待遇◦ 這類平權措施在職場及教育單位最常見◦ 然而, 積極性平權措施究竟平不平等? 決定誰能受惠的標準是否真的合理公平? 這兩天這些問題成了瑞典媒體探討的焦點◦

在瑞典, 心理學系是相當熱門的科系, 因為競爭激烈的關係, 有興趣申請的通常都是認真勤學的學生◦ 在瑞典沒有所謂的大學聯考, 因此甄選過程以在高中或先前的學歷為準◦ 這三十一名女性申請者都是成績優秀的學生, 然而因為其性別的緣故而無法進入自己夢想已久的科系, 其失望不滿的心情可想而知◦ 因此在Centrum för Rättvisa(正義中心)的協助下, 於十月十四日正式向法院控告隆徳大學性別歧視◦

儘管該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序, 隆徳大學的校長對媒體表示將不會因此停止積極性平權的措施, 他強調這件案子必須從兩方面來討論, 一個是個人, 另一個則是社會整體發展◦ 他表示能體會這些女學生的心情, 但是如果沒有這類積極平權措施, 職場性別分配不均的現象會愈來愈嚴重, 沒有人會想要在一個社會裡, 所有的幼稚園老師都是女的, 而所有的工程師都是男的◦

瑞典大專院校採取積極性平權措施是滿普遍的現象, 針對的標準包括性別與種族◦ 諷刺的是, 這類平權措施所引起的法律訴訟也愈來愈普遍◦ 瑞典著名大學烏布撒拉(Uppsala universitet) 的法律系設有與種族相關的保障名額, 其中百分之十的名額保留給父母皆是外國人的學生, 這項政策在數年前引起爭議, 因為一名成績優秀的學生申請被拒絕, 原因是該名學生的雙親中只有一人是外籍◦ 這件案子最後到了最高法庭, 兩千零六年最高法庭判決這樣的保障政策違法◦

根據Centrum för Rättvisa(正義中心)今年最新的調查數據, 全瑞典三十六個高等學府,有四分之三採用積極性別平權措施, 平衡學生之間兩性的比例◦ 然而, 在瑞典因為女生就讀高等教育的比例向來比男生高, 佔百分之六十左右, 這當中的原因包括女生中學的成績比男生好, 因此申請唸大學的比例較高等◦ 也因此, 在甄選過程中受到性別歧視的以女生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