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潘肇青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潘肇青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2010十大環境新聞  網路票選起跑 

    新聞 2010十大環境新聞 網路票選起跑 

    2010.12.17 | 17:07

    一年又將接近尾聲,回顧這一年來,什麼樣的環境新聞最吸引你關注?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的「2010國內外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網路票選活動起跑,即日起到2011年1月3日止,洽詢網址http://survey.e-info.org.tw/2010vote。 「2010國內外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網路票選活動,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台灣環保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彰化環保聯盟、國立台南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等團體協辦。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指出,希望藉由民眾參與環境新聞票選,檢討過去一年來發生的環境事件,促使有權力的決策者,重新省思環境與人之間的關係。 荒野保護協會保育部主任周東漢痛批,政府不該以「經濟」與「環境保育」逼迫民眾做出二分的選擇。民眾正好可藉由票選活動,了解「政府與企業對環境做了甚麼事情。」 政黨輪替,地區的開發對環境造成壓力更形明顯。地球公民協會研究員楊進郎指出,在蘇花改、中科三、四期或是國光石化,環評過程都備受質疑,他認為如果政府或開發單位繼續不理會司法、繼續私自解讀環評結論,恐將對國家帶來更大的衝擊。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則鼓勵網友,以宏觀的國際視野來關懷國際環境議題,例如影響美國在氣候會議談判立場的最高法院解禁法人政治獻金案,也牽動整個全球局勢。 這次網路票選活動,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初步篩選40則國內外重大環境新聞,提供民眾票選,活動自即日起至2011年1月3日止,票選結果預計於1月5日公布。此外,參與票選民眾,還有機會獲得守護白海豚T恤等多項好禮。
  • 反內湖開發案  張曉風 : 捐款慈濟應慎思

    新聞 反內湖開發案 張曉風 : 捐款慈濟應慎思

    2010.11.21 | 10:02

    攸關大湖地區至少1.8萬人生命財產安全的慈濟內湖開發案,早在2001年由台北市都發局召開多次專家會議,蘊釀為該案解套,昨(20)日在一場獨缺慈濟的居民說明會中砲聲隆隆,不少居民憤慨說,竟是看新聞才知道。會中決議近期研議具體行動,堅決反對慈濟在內湖保護區的開發案。 因為202兵工廠開發案向總統馬英九嗆聲的名作家張曉風也透露,馬總統當初為此還致電給她,但她寫信給慈濟上人,到現在還沒有機會見到證嚴上人。她這才明白,「馬英九算什麼?」她呼籲,若長期捐款給慈濟的人應該要好好思考,慈濟拿民眾善款,究竟做了什麼?張曉風說完,現場一位自稱捐款20年的慈濟志工表示,即日起,她寧願將捐給慈濟的錢,改捐作搶救台灣白海豚基金,立即獲得與會者掌聲熱烈迴響。 由綠黨和內湖地區民眾共同舉辦的慈濟內湖開發案公開說明會中,吸引了上百位居民到場聆聽,主辦單位除了邀請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知名作家張曉風、永續發展環境保護工作室執行長丁若航博士,以及發動網路連署反對慈濟內湖開發案內湖居民劉德正等人,此外主辦單位也特別以掛號寄出邀請函給慈濟基金會,但直到說明會結束,台上為慈濟代表預留的座位始終是空著,慈濟並沒有派任何代表現身,跟居民面對面溝通。 不見慈濟代表現身,居民情緒轉移到傾向支持慈濟內湖開發案的大湖里里長郭坤祥身上,他也是說明會中唯一與會的里長。由於被質疑積極推動37位里長連署支持慈濟內湖開發案,郭坤祥解釋,當初他看到連署內容提及,將對大湖公園周邊環境做通盤檢討,他才同意簽署。不過,仍有民眾質疑,里長是居民選出來的,為何37位里長連署支持,居民竟然都不知道?還有民眾建議,若郭坤祥認為慈濟騙了他,願陪他按鈴控告慈濟。還有不少民眾在旁拍手支持。眼看郭坤祥的解釋,無法安撫居民情緒,會議進行中,他悄悄先行離去。 其實早在1996年,慈濟以13億購得內湖大湖公園北側的16公頃保護區土地,原本想規劃為兒童醫院用地,1998年在大湖里公投連署反對聲浪下作罷;2001年起,由台北市都發局特別召開了四次府內座談,以及一次學者專家座談,研議慈濟內湖社福園區可行性,試圖為保護區內的慈濟開發案解套;2003年完成水土保持審查,2005年到2006年為期2年的時間完成專案小組審查,直到2010年11月11日該案被送進台北市都市計劃委員會中審議,只缺臨門一腳,儘管環保團體和居民提出強烈質疑,但在都委會強勢主導下,慈濟內湖開發案仍然可望在12月初順利闖關。 「慈濟近年來積極在各地斥資購地,幾乎所有的案子都過關了,現在只剩慈濟內湖開發案,內湖居民再不站出來,這個案子百分之百會過關。」丁若航質疑,保護區受限於法令規範,幾乎沒有開發價值,但慈濟何以專挑保護區購地?以內湖開發案為例,用13億購買16公頃保護區用地,其中只開發4.6公頃土地,蓋一棟國際志工大樓,難道別的地方不能蓋,非要在地處斷層帶,又有順向坡的環境敏感保護區才能蓋嗎?他也籲請檢調單位應深入調查。 「其實很多建商虎視眈眈地等著看。」廖本全說,「就等慈濟開發案一通過,等於是為台北市保護區解禁開大門,那將是城市造災的浩劫。」他強調,保護區就是要保護居民的身家安全,就像野蠻遊戲一樣,唯有歸零,停止開發,才能確保護區發揮防洪調節作用。他說,若北市都委會執意通過慈濟內湖開發案,其會議程序違反《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廖本全揚言,不排除對每一位委員提告。 此外,最早積極在網路發動反對慈濟內湖開發案的內湖居民劉德正表示,在慈濟提出的細部計書中,防洪設施,只規劃了未來10年洪水標準,根本不符實際需求。這番話一出,立即引起與會者嘩然,他說,目前網路連署已經累積了4000多筆連署資料,近期內會在內湖地區發動連署活動,他呼籲,內湖居民要站出來,大聲向慈濟說「不」。 周末下午2時召開的說明會,直到傍晚結束時,居民熱烈討論欲罷不能,面對12月初台北市都委會審議在即,說明會後決議,近期內將串聯在地居民研議具體行動反對到底。會後,記者嘗試連繫位於花蓮的慈濟基金會,因適逢假日,無法取得慈濟方面回應。
  • 潘翰聲單車遭竊   綠黨乾脆借50輛單車助選

    新聞 潘翰聲單車遭竊 綠黨乾脆借50輛單車助選

    2010.10.23 | 23:52

    綠黨北市東區競選總部23日成立前夕,卻傳出北市松山信義區市議員候選人潘翰聲綁著選舉旗幟的單車遭竊,為此,綠黨近日將發起募集50輛助選單車借用一個月,直到選後歸還。 有別於國、民兩大黨灑錢參選,隨處可見宣傳車、旗海、大型看板。為推動環保簡樸選舉,綠黨推出的張宏林、潘翰聲、李盈萱、宋佳倫、王鐘銘等5名台北市議員參選人,選擇以單車綁旗幟,穿梭在大街小巷中。 23日在綠黨北市東區競選總部成立茶會中,原本規劃5名參選人要牽著5輛單車出來亮相,卻少了一輛。綠黨秘書長張宏林自爆,潘翰聲的單車鎖在停車架上,還綁著選舉旗幟照樣被偷。他幽默向小偷喊話,希望偷單車的人是潘翰聲的粉絲,盡早歸還。茶會結束後,有支持者情義相挺,主動牽來一輛捷安特單車捐給綠黨。 不過,單車遭竊,對潘翰聲來說,可就笑不出來。他說,22日下午,他發現,原本停放在台北捷運善導寺站附近的單車,原本上了鎖,還綁著選舉旗幟,照樣被偷。讓他感到最心痛的是,這些單車,都是用募款經費買來的,「尤其是現在要募到經費已經很不容易。」 為此,綠黨近日將向各界募集舊單車,借用一個月後,直到選後歸還,預計募集50輛舊單車,提供給5名參選人助選團掃街拜票使用。 「單車被偷,已經不是第一次,但參選期間被偷,真的很麻煩。」潘翰聲說,參選人要長時間掃街拜票,好的單車可騎得遠,騎得順,節省體力,對參選人來說,真的很重要。他有感而發地說,台灣如果不能提供一個讓人安心使用優質單車的環境,普通單車騎不遠,就很難推動節減碳的單車運動。
  • 綠黨市議員候選選人誓師   簡樸選舉起跑

    新聞 綠黨市議員候選選人誓師 簡樸選舉起跑

    2010.10.23 | 23:51

    綠黨台北東區競選總部23日下午熱鬧舉行成立茶會,同時由綠黨推派包括張宏林等5名台北市市議員參選人牽著單車公開亮相,象徵環保簡樸選舉正式起跑。 在極其有限的資源下,為了落實環保理念,綠黨選舉策略也顯得與眾不同。綠黨秘書長,同時也是台北市大安文山區議員參選人張宏林透露,儘管綠黨財力遠不如國、民兩黨,但並不是沒有機會。 他認為,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外界對綠黨的認知,除了採聯合競選,也包括「海陸空」合作,也就是網路、掃街,以及善用電子媒體等。張宏林強調,綠黨就是堅持推出優質的參選人,才能產生正面影響。 今年第二次參選台北市市議員的潘翰聲說,許多人告訴他,社運人士參選就是叫好不叫座。但他仍堅信,人民的觀念也逐漸在改變,綠黨一定會有機會,即使只有一人當選,也要將整個腐敗政治生態翻轉過來。 台北市內湖南港區市議員參選員李盈萱,以及台北市中正萬華區宋佳倫也一致認為,各黨都在推年輕參選人,卻未必真正關心年輕人問題,特別是全台灣數十萬年輕人背負沈重學貸,若不盡快尋求解決之道,未來可能造成更多社會問題。而新北市淡海選區市議員王鐘銘則希望儘快搶救即將消失的淡海地區優質農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綠黨台北東區競選總部,竟能選在鄰近台北市松山火車站的黃金路段,綠黨透露,這其實是支持者,將租金行情高達20萬元的一樓店面,以象徵性的一元,租給綠黨市議員參選人李盈萱和潘翰聲。綠黨表示,未來競選總部將舉辦一系列座談會,並開放給社區鄰里,以及公益社團使用。 在成立茶會中,也邀請到屏東環保聯盟會長洪輝祥、綠黨共同召集人劉麗蘭、台北醫學大學教授艾琳達,以及多位環保界的學者參與茶會。
  • 初次被田「種」下去 陳慧瑛懂了與土地的關係

    新聞 初次被田「種」下去 陳慧瑛懂了與土地的關係

    2010.10.10 | 10:58

    「第一次下田,腳踩在泥中,身體一直下沈,那一刻突然懂了自己和土地是有關係的。」北藝大美術創作所研二生陳慧瑛參與新竹二重埔農村訪調後,透過初剪長達近半小時的影音內容,道出她對農村的體驗。 談起初次下田,自己也差點被田「種」下去。陳慧瑛說,過去習慣踩水泥、踩磁磚,腳底接觸的地面,都是冰冷生硬的地面。家住宜蘭的她,對於充滿稻田的環境習以為常,甚至沒有這麼深切的感受。但是當她第一次赤腳踩進田中濕軟的泥土裡,身體還一直往下沈,讓陳慧瑛覺得很震撼。她說,她第一次覺得,自己跟這片土地是有關係的。 以往,陳慧瑛總認為,土地就是要有效利用,「賣錢」也許是其中一種方式。不過,新竹二重埔農民卻顛覆了她的想法。她發現,其實二重埔有許多農民另有一番「賺很多」的事業,他們常說:「種田沒賺」卻又始終不願放棄種田,甚至偶爾會拉小孩回來幫忙種田。其實,真正放不下的,也許是祖先傳承下來對土地的使命感。 與陳慧瑛同行的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系大四生羅士哲,家住台南,卻沒有機會參與農事,這次參與農村訪調,有種「夢想成真」的竊喜。讓他體會最深的是,插秧很辛苦,拔地瓜藤要有技巧,還有,架設蕃茄架,要遵循「先奇數,再偶數」法則,他說,農作任何一個小動作,都有大學問,而自己所知真的太有限。
  • 參與農村訪調 台大生傅偉哲找到自己的根

    新聞 參與農村訪調 台大生傅偉哲找到自己的根

    2010.10.10 | 10:52

    今年暑假中參與農村草根訪調計劃的學員中,許多人因為6月苗栗大埔事件,更想了解農村現況,台大政治系大四生傅偉哲正是其中一例。他說,這次參與苗栗大南埔訪調後,對他最大的影響就是找到了根。 從小生長在公務員家庭,自己也是苗栗通霄人,傅偉哲回顧自己成長求學過程,一直與鄉村很疏離。他說,雖然父親是高雄縣美濃人,但是他從小就常被大人告誡:「再不好好唸書,就回來種田。」在他的童年印象中,大人常常灌輸的價值觀就是留在鄉下就是「失敗的」、「不能競爭的」,也因此,當家人知道他參與了一項農村訪調計劃,還得下田、幫農民拔地瓜葉,沾了一身泥巴,搞得一身汗,皮膚也曬黑了,對這一切似乎無法理解。 「過去習慣用資本主義式的思考,認定土地就是可以買賣的『資產』。」傅偉哲說,但這次跟農民親身接觸後,深刻感受到,農民將土地視如生命一般,奮力地去捍衛祖先傳承下來的土地。 他說,以前想唸研究所,但不知為何要唸。參與了這次農村訪調計劃後,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找到了「根」。他語氣堅定地說,未來繼續升學,一定會選擇與土地、農地相關的領域,繼續深造。希望有朝一日對台灣農業、以及蘊育他的土地有所貢獻。
  • 農村訪調發表 大學生體驗「手作」知識

    新聞 農村訪調發表 大學生體驗「手作」知識

    2010.10.10 | 10:50

    「赤腳踩進田裡,才體會到原來土地跟自己是有關係的。」、「討海人背後,其實意含著漁民艱韌的生存意念。」一群從小被告誡「不用功唸書就去種田」的大學生,昨(9)日在一場農村訪調發表會中,分享生平第一次下田耕作、體驗討海人生活的深切感受。 由台灣農村陣線主辦的「2010夏耘農村草根訪調」計劃,昨(9)天在台灣大學舉辦發表會,這也是今年度彎腰生活節系列活動之一。 今年的「夏耘農村草根訪調」營隊,來自各大專校院百餘位學員在溪州鄉圳寮村,展開為五天四夜密集培訓課程,其中約60人從八月起投入台灣農村調查,主要訪調據點包括新竹二重埔農業、苗栗大南埔農業、南投曲冰部落有機農作、彰化二林王功蚵產業、台中后里農業、高雄美濃菸業、台東壢坵部落農業等地。 8月底,結束為期一週的農村訪調,昨(9)天在台大校園舉行發表會中,許多學員分享第一次下田耕作,或是體驗討海生活的甘苦。 走一趟彰化王功蚵產業的黃裕穎,在心得報告中提到,鮮蚵產業背後,其實是龐大的經濟鏈,支持著蚵農、中盤商、蚵殼工廠,以及蚵藝中心等,絕非外界誤解毫無經濟價值的產業。難怪八輕設廠,讓蚵農不免憂心反問:「我們活得好好的,政府真的要逼我們走上絕路嗎?」 就讀台大醫學系六年級生鄭喬峰,這次參與南投仁愛鄉萬豐村布農族農作,每天趕在清晨5點起床,與原住民農民搶收四季豆,否則露水乾了,皮膚接觸花粉容易過敏發癢。不過鄭喬峰也觀察到,因原住民農民市場資訊不足,影響行銷通路,收入不穩,進而影響孩子教育問題;鄭喬峰計劃未來與商家簽定契約,希望藉此改善部落農民的經濟困境。 「其實農業是『手作』的知識。」計劃主持人世新大學社發所助理教授蔡培慧說,傳統教育對農業知識描繪太侷限,農村訪調計劃,不僅要學員深入農村做訪調,還要參與農業實作,透過身心靈對土地的觸感,讓學員更深刻了解現在農村真正的樣貌。
  • 學者 : 少了重建街   淡水古蹟拼圖少一塊

    新聞 學者 : 少了重建街 淡水古蹟拼圖少一塊

    2010.08.16 | 10:38

    淡水鎮公所擬在鎮上僅存唯一百年歷史的重建街大興拓寬工程,引發在地人士強烈反彈。淡大建築系副教授黃瑞茂認為,重建街應併入淡水古蹟園區的歷史意象,少了這一塊,淡水古蹟保存不可能完整。 從淡水福佑宮兩側階梯拾級而上的重建街,是淡水目前僅存唯一的百年歷史老街,也是淡水最初發跡的開端。 行政院文建會指定淡水作為「世界遺產潛力點」代表,同時提撥經費補助淡水古蹟博物館執行「台北縣淡水地區文化資產環境保存與活化計畫—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活化計畫」,在2007通過文建會審定完成。黃瑞茂指出,在這項計畫中,建議將清水街與重建街區歷史步道規劃成漢人市街區,藉此強化淡水古蹟園區的整體架構。他強調,重建街是淡水很重要的活歷史,如果把這條老街拆了,淡水的歷史保存也不可能完整。 「淡水人不能沒有自己的老街。」從小在重建街長大的程許忠,人稱阿忠哥,為搶救重建街一線生機,分別在5月在網路號召「站滿重建街」行動,又於6月20日再次在清水祖師廟前為重建街再次電擊。兩次的活動,不僅喚起了在地居民對保留重建街的重視,還有更多文化人士加入聲援。 從淡水中正路福佑宮兩旁階梯,正是通往淡水百年歷史的重建街入口處,受限於地形高低起伏不一,坡度較徒的,很難找到相同高度、相同方位的房子,也因此造就了重建街不同視野和景觀,就連眺望觀音山的角度也各異其趣;看似沒落的重建街,意外保留了清朝以降、日治時期的房舍錯落其中。 據了解,如果重建街還能保留一線生機,已經有人相中重建街的特殊景觀,未來商機依然可期。未來重建街存續如何?阿忠哥對重建街仍然抱持深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