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劉俊廷 | 關於記者 | Newtalk新聞

導航選單

  • 討論區
  • 投票
新增讀者投書

通知

尚未有任何通知,趕快去參與討論吧!

功能選單

無暱稱

Hi,

無暱稱

ID:

會員中心
新聞總覽
  • 政治
  • 國際
  • 財經
  • 社會
  • 中國
  • 生活
  • 娛樂
  • 網紅
  • 體育
  • 科技
  • 旅遊
  • 環保
  • 專欄
  • 影音
焦點評論 讀者投書 議題
討論區 Talk新聞 投票

相關連結

討論區 投票 Talk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新聞 下載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立即投稿
管理規章 隱私權聲明 意見回饋
無暱稱

劉俊廷

Facebook 信箱 網站 Threads X

粉絲數 0

新聞數 0

獲得讚數 0

尚無介紹

精選文章

粉絲幫倒忙! 韓國第一夫人金建希被爆妄稱救災照片惹議

發布 YYYY.MM.DD

最新留言

  • 專論》 因川普關稅而陷入困境的中國「SHEIN村」

    0 分鐘前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年輕人喜愛的中國電子商務網站SHEIN,因為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個被稱為「SHEIN村」的地區,這裡密集分佈著為SHEIN供貨的服飾工廠。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關稅攻勢,一些工廠因為訂單大幅減少而陷入困境。與美國的貿易戰「將傷害像我們這樣的底層工人,並使我們更加貧窮」,面臨失業威脅的移工們心情低落地這樣說。

使用標籤

文章

  • 專家籲電視媒體開票透明化 期許公民參與選舉事務

    新聞 專家籲電視媒體開票透明化 期許公民參與選舉事務

    2016.01.17 | 00:59

    在大選結果出爐的同時,國內首個針對選舉議題的公民新聞網站「2016大選公民新聞網」,也邀請專家與公民記者對此次媒體在選舉新聞上的表現打分數,多數肯定主流媒體在開票資訊傳播上所扮演的重要功能,但也呼籲電視媒體應將開票作業透明化,清楚交代開票數據的明確來源。至於電視媒體在一般選舉新聞的表現,則被認為流於
  • 2016大選公民新聞網  同步監督媒體開票亂象

    新聞 2016大選公民新聞網 同步監督媒體開票亂象

    2016.01.16 | 16:57

    2016大選公民新聞網從2015/10/8-2016/1/16,展開為期百天的公民報新聞活動,到16日已經是大選投票日,特別在傍晚5點30分規劃直播座談活動,從「公民視角」監督開票的進行,現場除了暢談百日以來公民報新聞對大選的關注,也對媒體開票播報做出評析。這場從傍晚5點30分開始進行2小時的座談會
  • 「食在有意思」拼創意 決賽結果出爐

    新聞 「食在有意思」拼創意 決賽結果出爐

    2015.09.20 | 23:38

    由新頭殼新聞網與味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5年第三屆「泡麵食在有意思」活動,決賽於夏廚工作坊盛大展開,邀請初審評分最高的5位參賽者進行決賽。由每位參賽者做5分鐘的料理示範,同時講解製作流程,完成後,在現場請3位評審老師試吃,最終,由陳癸如的「黃金泡菜佐王子麵」及林晶晶的「鳳雛之巢」獲得優勝,獲頒獎金6千元及獎品。 這次「泡麵食在有意思」比賽所邀到的3位評審老師陣容堪稱重量級,包括台北海洋技術學院餐飲科副教授戴德和、東方工商餐飲管理科主任許家豪和莊敬高級工業家事商業職業學校烹調專任教師阮竑榮,他們都分別有豐富的烹飪與教學經驗。 戴德和強調,泡麵料理主要是方便,又需要發揮創意,可以加點自己喜歡的東西,既有個人特色,又能做出不輸專業料理的大菜。加入泡麵的食材可以用家裡現成的材料,節省時間,為符合現代人生活形態及需求,可以特別注意加點青菜,既健康又營養。 其中,優勝者之一是陳癸如的「黃金泡菜佐王子麵」,評審指出,該道泡麵料理用輕食的概念,拌入獨門泡菜,醬汁與泡菜的比例恰到好處,酸辣得宜,裝飾用高腳杯擺盤,視覺設計出色,獲得肯定。而另一位優勝者林晶晶的「鳳雛之巢」,從家門口白頭翁鳥巢得到靈感,是為孩子特別設計的,因為小朋友喜歡吃泡麵,她總擔心不夠營養,透過自己的創意,加入洋蔥、蛋,口感相當有層次,少油也讓泡麵吃起來健康又營養。 該活動的5位參賽者分別來自台灣北、中、南各地,分別從事家管與製造業等,其中也不乏專業的料理工作者,可見得泡麵創意料理近年來推動的成效,已經深入各地,也深入許多家庭當中。 味王公司鄭絢彰協理表示,今年邁入第三屆,希望一屆比一屆更好,能夠藉由這樣的活動,推廣味王的產品既安全又方便。此次比賽重視創意,做出與一般泡麵料理的區隔。而在未來下一屆活動的舉辦,除了「創意」作為重點外,同時也會考量現代人的生活形態,鼓勵大家做出既有創意又方便的泡麵料理。
  • 想戲水先自私一下  鼓勵身邊人學會急救

    新聞 想戲水先自私一下 鼓勵身邊人學會急救

    2015.09.16 | 19:42

    暑假結束,時序進入夏天的尾巴,雖然已經過了戲水的旺季,但仍有不少人趁著好天氣到水邊遊玩,中秋長假來臨水域安全專家特別提醒國人在戲水時注意安全。 教育部體育署15日邀集數位救生專家針對水域安全舉行座談。根據中華民國水上救生協會秘書長陳光明表示,民國100~103年間,溺水事故數約在300~400起,相較於民國75~78年間,年年都突破1500起的數量已大幅降低,顯示救生體系逐步建立與相關基礎教育所展現的成效。 但陳光明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觀察近十年間學生在各場域的溺水率比較,海邊及溪河流的事故發生率,高達總事故量的65%,而游泳池發生的溺水事故則佔不到5%。此一現象一方面顯示,游泳教育確有成效,而且泳池環境的確是相對安全的戲水空間,但另一方面也凸顯學生雖然學會游泳,但面對變化多端的水域,應變能力顯然不足。 對於跨域戲水可能發生的風險,陳光明進一步提醒,若去陌生水域遊玩,最好有當地的導遊帶領,對於水域的虛實,才能確切掌握。此外,對於當天的天氣狀況也應多作觀察;例如台灣夏日常見的午後雷陣雨、台灣地區具有山高水急特性等狀況都應事先作好準備,以免因反應不及,導致憾事的發生。 除了熟悉地形,並仔細觀察天氣之外,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教育訓練處處長房子治提醒,近年來多起意外溺水事故發生在年輕父母帶孩子出遊時因疏忽、危機意識不足、水域陌生,而肇生不幸事故,有時戲水人潮較多,父母也容易鬆懈戒心。房子治表示,溺水事故發生率最高的水域通常是風景優美、人潮眾多的地方,美景讓人降低戒心,而從眾心理往往也容易讓人忽視警告標誌所提醒的風險,一時疏忽造成終身遺憾。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馬軍榮教授則指出,現行警語擺放位置與教育宣導方式都應該檢討,須教育民眾警語標誌效力如同交通安全標誌,提醒遊客有遵守的責任,才能達成警示的作用。現行狀況常是一般民眾儘管在入口處看過標示,但是走到海邊、看到海就什麼都忘記了。 馬軍榮提醒,當溺水發生時,往往是人的一時恐慌害死自己,因此遇到危險要先冷靜再思考,應變能力攸關生死。他強調,游泳是每個人都該學習的重要基本技能。 房子治則提醒,救援者要把握自身的安全永遠擺第一的基本原則,才能履險如夷。他並開玩笑地教大家做一件「自私」的事情,就是鼓勵身邊的人學會急救,他解釋:「如果你身邊的人都懂得急救,就可確保你發生意外時能夠化險為夷」。
  • 12年國教座談落幕  盼跳脫僵化升學觀念

    新聞 12年國教座談落幕 盼跳脫僵化升學觀念

    2014.11.20 | 16:26

    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和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共同舉辦的「12年國教--成就夢想 前進人生」系列座談會,最終場於日前畫下完美句點。這場座談會邀請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周愚文教授、桃園縣政府教育局吳林輝局長、104年全國適性入學委員會主任委員黃耀寬校長,展開對12年國教的整體檢視與未來展望。 由首場開始,在12年國教首度施行過後,邀請各界專家共同討論12年國教元年的得與失,期待能在實際的實行狀況中,統合規劃面與執行面的意見。次場則探討12年國教的本質與內涵,探討在新制度下真正需要改變的目標,進而重新將目光投射在孩子的競爭力上。在第三場與第四場係從執行面檢討實際的教學理念,除了老師的投入外,家長的觀念與孩子的想法的調整也相當重要。在第五場的座談會則從需求面談到家長的參與,除反映家長的期待,也讓家長了解到孩子的未來老師與家長應該一同輔導,而非一同主導,給孩子多一點空間,孩子才能有更健全的發展。 日前舉行的第六場座談主題回歸到整體制度的展望上,希望能夠為國家提升整體競爭力。與會的師大周愚文教授提到,若維持傳統僵化的招生方式不變,將使台灣的人才呈單一模型,只能有高中及高職兩種類型,不能跳脫框架而有更廣泛、更深入的發展。為了打破傳統人才培育的窠臼,入學制度雖不是國教的全部,但仍是很重要的關鍵,自然會吸引各方的關注。 「12年國教-成就夢想 前進人生」系列座談會目標在於放眼未來,邀請學者共同討論到制度面在明年的修正,及學校端可以給予孩子的輔導與幫助,希望結合規劃面、執行面、家長及孩子的努力,共同創造出更加細緻的國民教育,提升整體國民素質。 12年國教,除了要提高整體國民的教育水準外,還為使教育更加細緻,過去聯考用同一把尺量所有人,12年國教會相對複雜而細緻,像雕刻一樣,務求精準,期許讓每個孩子都能夠綻放自己的光芒,這是我們在共同努力修正制度時,不能或忘的初衷。 「12年國教--成就夢想 前進人生」系列共6場座談會,精彩影音內容均在新頭殼新聞網站上完整呈現。
  • 家長不爽12年國教 教部:學生感受才真切

    新聞 家長不爽12年國教 教部:學生感受才真切

    2014.09.21 | 22:50

    優質新聞發展協會今(21)天舉辦12年國教座談會,針對外界看今年入學新制的諸多爭議,國教院副院長曾世杰強調,根據國教院民調,學生的滿意度是高於家長的。他認為,第一線的學生感受才真切,家長可能受媒體影響,各界應將關注焦點重新回歸到學生身上。 優質新聞發展協會今天舉辦「12年國教-成就夢想 前進人生」座談會,邀請國教署署長吳清山、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曾世杰與宜蘭縣教育處處長吳清鏞出席,談論政策的得失利弊與往後改善措施。 12年國教入學新制今年首度實施,卻逼使學生家長紛紛走上街頭,對此,國教署長吳清山表示,社會大眾若只看見首屆的缺失之處,而忘了關心20多年來各界對12年國教的期盼與醞釀,將難以理性看待問題的癥結。還原事實真相,重新檢視免試入學的實際情況,才是真正對學生有益處的。 吳清山指出,今年有超過6成的人錄取了所選填志願的前3志願,且高職也成為許多孩子的首選,顛覆過去按分數只先選填高中的作法。而今年先免試後特招,並針對餘額二次免試,務求做到盡善盡美無所遺漏。他指出,明年將增加免試名額,保障偏遠地區的學子,並縮短入學作業時程,期望在6月底前分發到位,特招也能夠在7月15日以前作業完畢。 針對日前台聯公布民調結果指出,有6成3的民眾對12年國教不滿意,與國教院8成滿意度差很大。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曾世杰解釋,前者的調查對象設定為一般民眾,然而國教院調查是針對家長、學生,因此結果不一樣,其中,學生的滿意度更是高於家長。他認為,第一線的學生感受才真切,家長可能受媒體影響,各界應將關注焦點重新回歸到學生身上。 至於地方政府在執行面上該如何應對,宜蘭縣教育處長吳清鏞指出,教育改革非偶發性,不可能一次到位。他以宜蘭力推的資訊系統建構為例,學校要求高中老師到國中輔導,而國中老師到高中職了解授課差異,學生因此掌握完整資訊,最後將近8成的學生都被分發到第一志願。 吳清鏞進一步表示,宜蘭縣的高中因為傾向均優,今年在「就近入學」上表現良好,平均每人上學路程只需16分鐘,他強調,12年國教不是要求家長放下選校迷思,而是要讓校際間的差異縮小、均優。 而曾世杰與吳清鏞也不約而同提及身為人父的立場,強調孩子快樂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其中關鍵在適性學習,多元發展,並開啟潛在能力,而不必要為了分分必較的分數,毀掉了學習的品質。吳清鏞更是鄭重呼籲,「家長必須要放手」。 該系列座談將在近日陸續舉行,並邀請政策執行單位、專家學者、學生家長等共同來檢視12年國教的利與弊。
  • 八成可返家  急性後期照護半年有成

    新聞 八成可返家 急性後期照護半年有成

    2014.08.28 | 20:10

    國內急性後期照護實施至今已經半年,台中醫院急性後期照護病房主任賴仲亮今(28)天表示,教學醫院的急重症患者穩定後轉入醫院,二月收案至今二十六個個案,成功返家率約有八成,巴氏量表三十幾分到六十幾分,由嚴重依賴到生活獨立,顯見該計劃有顯著效果。健保署主秘蔡淑鈴則表示,以病人為中心,把握黃金復健期,快速接受強力復健,達到身體各方面的恢復,減少日後醫療與家庭長期照護的負擔,是該計劃最主要用意。 由全民健康保險署和先驅媒體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國內急性後期照護之現況與展望」座談會今天在新頭殼登場,由資深媒體人王克敬主持,邀請健保署主秘蔡淑鈴、消基會名譽董事長謝天仁、立法委員蘇清泉、台中醫院急性後期照護病房主任賴仲亮醫師及高雄長庚醫院主任張谷州醫師與會座談,結合官方、醫療方與消費者的不同意見,期望醫療資源能獲得更好的運用。 蔡淑鈴表示,健保署經過一年研議,借鏡美國相關制度,在急性醫療之後,依照病人失能程度,以病人為中心,把握黃金復健期,快速接受強力復健,達到身體各方面的恢復,減少日後醫療與家庭長期照護的負擔,這是該計劃最主要的用意。 她指出,該計畫推動專屬的急性後期照護病房,可以讓病患與家屬不再無所適從,並在區域或地區醫院建立專屬醫療團隊,讓患者能就近得到更好的照護。由於因急性醫療後短暫失能的病人類型非常多,健保署與專家討論後選擇了腦中風病人試辦該計劃。 台灣腦中風病人年約三萬人,過去這樣的病人在復健科長期住院,出院以後也必須長期照護,立委蘇清泉對此表示,過去有「一人中風,全家發瘋」的說法,顯見中風後長期照護對家庭的沈重負擔。 蔡淑玲說,另一部分也希望藉此計畫落實醫療體系的垂直整合。計畫推動後病人在醫學中心得到緊急處置,並在黃金復健期移到專門處理急性後期的病房,這個病房可能是在區域醫院或是地區醫院,有充足的人力能讓患者得到最完整的照顧。 她表示,針對患者對轉院的疑慮,照護期間,醫學中心的醫生也有義務組成團隊醫療,要到區域或地區型醫院的急性後期病房來照顧病人,這段期間可能一到三週,健保將給付費用。短期來看,健保雖多出一筆支出,但可減輕醫學中心的負擔,使醫療資源得到有效的配置,這是整個計劃的精髓,也是成功與否的關鍵。而長遠看來也大大減輕長期照護的社會成本。 高雄長庚張谷州表示,該計劃今年初迄今實施已有六個月,這是首次以行政體系來執行跨醫療體系系統化的作業。針對地區醫院的觀察,台中醫院急性後期照護病房主任賴仲亮則認為,教學醫院的急重症患者穩定後轉入台中醫院,二月收案至今二十六個個案,成功返家率約有八成,巴氏量表三十幾分到六十幾分,由嚴重依賴到生活獨立,顯見該計劃有顯著效果。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謝天仁指出,長期以來,健保體系裡的問題,就是醫院都在衝高病患數量,沒有了解健保本身目的在健康而非醫療。在健保法四十三條中,我們有很好的轉診制度設計,卻始終無法落實,致使大醫院壅塞,社區醫院逐漸萎縮,該計劃可以整合相關的醫療體系,服務品質自然提升。 針對經費與制度方面配置,立委蘇清泉表示,該計劃能夠創造三贏,政府、百姓與醫療提供者都能有好的發展。事實上台灣專科醫院整齊度很高,卻使用率偏低,因此垂直整合一定要做。該案立法院已進入協商,在此會期應可以審完,2016年正式上路,期待這個計劃可以造福更多急性傷患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