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東熹著:《政媒角力下的台灣報業》新書--序文(一)
 
在台灣本土報業發展史的文獻中,「《自立》報系」的興衰應該最具歷史顯著性的意義,但在歷史書寫上,卻一直缺乏系統性的整理與論述。《自立晚報》創生於國府遷台前,走過了漫長的戒嚴與報禁歲月,參與了所有民主轉型的重要議程,也留下了所有台灣當代歷史關鍵時刻的現場記錄,更造就了無數跨政、媒與藝文界的優秀人才。它曾經在台灣當代歷史進程中扮演過關鍵的角色,卻在世紀交替之際,倉促落幕甚至完全走入歷史,速度快到史學家還來不及去為它定位,甚至還來不及搶救已經流失殆盡的史料。如今,呂東熹這本著作的出版,至少舒緩了不少這其間的遺憾。 
 
 
 

要知道,台灣報業史如果沒有《自立晚報》的存在,整個戒嚴年代將被《中央日報》與兩大報的論述所壟斷。在那個黨國與警總凌駕一切的時代,吳三連與《自立晚報》不僅為本土菁英守住了最後一塊基地,更讓微弱的本土論述得以一脈相承,這一點過往的《自立晚報》已經留下了充分的記錄。如今展讀那些泛黃的舊報紙,任誰只要是經歷過戒嚴的世代,大概都會識讀出當年那群報人如何在不觸怒當權的前提下,儘可能委婉地傳達人權、民主等等普世價值。而吳三連本人更在台灣民主發展史上的諸多關鍵事件中,扮演過關鍵角色,這些事例在過往的史料上其實一直不甚清晰,一直到最近若干口述歷史與回憶錄陸續出土,才得以還原全貌。而呂東熹一直都在這段史料的還原過程中耕耘,他的動作也很快,立即就掌握並消化了這些史料,並融入在他的分析論述中,而這部分論述的還原,對我們重新理解戒嚴時期的報業集團與政治的糾葛關係,相當重要。   

當然,呂東熹的寫作旨趣,並不全在梳理《自立晚報》的興盛與衰亡,他有意地將吳三連與《自立晚報》的角色,納入兩組動態的分析架構中,一條是威權國民黨與台灣地方派系互動的架構,另一條則是威權國民黨與黨外運動互動的架構。過往分析國民黨與地方派系的論述中,大多將焦點集中在選舉結盟或是區域經濟分贓的層面,很少有論者將注意力放在報紙這個領域。事實上,即使在國民黨掌控力最強的年代,文化霸權的拉扯就已經存在,只不過往昔的論述過度偏重《自由中國》、《文星》、《大學雜誌》這幾份刊物,相對忽略了同時期《自立晚報》的角色,而呂東熹在他的論述中則適時補上了這個空白,特別是他處理當年的台南幫曾怎麼與國民黨共同治理《自立晚報》的部分,讓人們對那個年代複雜糾纏的政媒關係,有更深切的體會。 

 另一方面,在當代史家梳理19701980年代的黨外運動史中,通常也會將關注焦點過度集中在彼時百家爭鳴的黨外雜誌,相對地也忽略了同時期吳三連與《自立晚報》在幕後所扮演的舉足輕重角色;在這裡,呂東熹的論述也同樣補上了這塊空白,說直接一點,呂東熹所書寫的「《自立》報系」史,偏重的其實是一頁台灣政媒的關係史,並不全然是單純的報業史。 

除了梳理複雜的政媒關係外,我個人認為呂東熹這部著作中,另一項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他生動記錄了「《自立》報系」從衰敗到終結的最後那十年,這段讓許多人最不堪回首的十年,但恐怕也是最難書寫的十年,呂東熹記錄下來了。記得1980年代末期台灣開放報禁之際,《自立晚報》立即順勢創辦《自立早報》,儼然有以報業集團之聲勢逐鹿中原的氣概,在那個本土意識開始飛揚的年代,「《自立》報團」原本就有資格當仁不讓,順勢而起的。然而在創辦人吳三連於1990年代初逝世後,彷彿就標誌著「《自立》報系」興盛年代已然結束,就在台灣媒體開始熱炒政治新聞的那十年,「《自立》報系」卻耐人尋味地在營運與影響力上一路走下坡,這中間經營權數度易手,從統一集團的高清愿、三重幫宏福集團的陳政忠、象山集團江道生、國民黨籍中和地方政客張慶忠,到最後的民進黨籍地方政客王世堅等,都沒能有效挽回《自立》的頹勢。而這期間,「《自立》報系」內部的編輯部與工會組織,也不斷為編採自主及員工工作權與高層奮戰。但最終還是挽回不了關門收攤的命運。而呂東熹本人幾乎是全程經歷並參與了這個過程,許多關鍵的時刻他本人就在現場,不少重要的歷史記錄他也都有留存,他如果不將之書寫出來,再遲個幾年,當大家記憶逐漸淡薄,恐怕再想搶救也來不及了。沒錯,這將近十年滄桑歷程,回顧起來是令人不勝唏噓,但終究還是一頁重要且珍貴的歷史記錄,不是嗎? 

 這本著作的初始形式,原是碩士論文,呂東熹一開始找我談他的研究計劃時,是想要處理台灣地方派系與本土報業間的關係,這的確是個既有企圖又挺誘人的好題目,但卻是個博士規模才能撐起的論文,我擔心他在忙碌上班之餘,根本寫不出來,所以只叫他先處理「《自立》報系」一家,事後證明光處理《自立晚報》一家,就已經讓他寫了十幾萬字。只不過很可惜的是,這本書的出版,最起碼晚了七、八年,早在東熹通過論文口試後,我就叮囑他要趕快出版,但或許是他實在太忙碌了,出版時程一再拖延。在我幾乎要忘記還有這樁事之際,突然接到他捎來要出版的訊息,不諱言地說,我真的很高興,不只是替東熹高興,也是為報業史又多一份重要的論述而高興。 
 
我願意向所有關心台灣媒體過去與未來的朋友們推薦這本書,因為,它忠實記錄並書寫了一個時代與一個世代,同時也為我們保存了一段記憶,一段你我活在當下台灣都不該輕易抹去的記憶。(本文作者現任《中國時報》總主筆,銘傳大學兼任教授)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