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中國、華人是華人,文化因地域不同而多元融合。
這既不矛盾也相當符合現實,但很多人就是搞不清楚。單一國家的主要族群若在海外有更大的人口,並非表示他國族群的思想與文化為該國所主導。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印度有十四億人,但你去新加坡看看那些印度裔,他們跟印度本土的印度人一樣嗎?語言或許能相通,過的節日可能類似,但他們在思維與習慣上有會有差異。印度以及新加坡的印度人在經歷過不同歷史、不同種族、不同政治體制的生活環境中生活了好幾代,他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對政治的理解,跟印度本土長大的人根本是兩回事。
中國的華人與其他國家的華人也是如此。馬來西亞的華人、印尼的華人、泰國的華人,每一群都不一樣。所謂不同,是該群體在不同國家經歷過的歷史,遇到的文化、語言環境以及政治體制等因素,隨著時間推移下,該族群的文化就會與另一個國家的同族群產生差異,這就是文化演變的常態。你不能因為都說華語、都過中秋節,就說大家都是一家人,都該認同同一個祖國。照這邏輯,全世界說英語的國家是不是都該認英國當祖國?
所以在華人文化中,中國並不是什麼主體,而是眾多支流之一。很多人被「中國五千年文化」這種說法洗腦,以為中國就是華人文化的唯一正統,其他地方的華人都是分支、都是次等的。這種想法根本站不住腳。文化不是商標,沒有什麼正版盜版之分。台灣的文化融合了閩南、客家、原住民、日本等影響,形成了自己的樣貌。
中國的土地只是個無法移動的載體,文化是人並非土地,很多人搞錯這點。他們以為文化就是那片土地、那些古蹟、那些山川,沒認同那片土地就是忘本。但文化到底是什麼?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思考模式、行為習慣。這些東西會隨著人移動,會隨著環境改變。祖先離開中國來台灣,他們帶來的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繼續演變,吸收了新的元素,適應了新的環境。經過一百年、兩百年,這個文化早就不是當初那個中國文化了,更何況中國還曾經歷過文革。
身份認同是塑造而不是變造。塑造是自然的過程,你在一個地方生活,這個地方的一切慢慢形成了你。變造是人為的操作,透過教育、宣傳、政治手段,把一個認同強加在你身上。台灣很多人的祖國認同就是被變造出來的。透過各種管道灌輸你是中國人、中國是你的祖國、你的根在中國,但這些說法跟你的實際生活經驗完全脫節。你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告訴你,你是台灣人,你的生活跟中國沒什麼關係,但仍有不少人認同一個其實根本不了解的「祖國」,你無法沒在當地出生或長期生活就隔海有了祖國認同。
所以批評台灣人不認同中國為祖國是數典忘祖是非常奇怪的事情。很多人從沒生活在中國,對中國的認識都來自教科書、電視劇、政治宣傳,然後就說自己認同中國、中國是祖國。這不是認同,這是幻想。真正的認同是建立在實際經驗上,這些經驗塑造了你的認同。你每天一切接觸的事物才是真實的,隔海的「祖國」,對你來說只是個概念,一個被建構出來的想像。
我們的祖先從何而來,不如理解祖先為何而來,並持續在這片土地落地生根而有了好幾代有了你。這才是重點。你的祖先為什麼離開原鄉?可能是為了逃避戰亂、可能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生活、可能是被迫離開。他們來到台灣,在這裡奮鬥、在這裡生存、在這裡繁衍後代。他們選擇了這片土地,或者說這片土地接納了他們。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他們在這裡建立了家園,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自己的記憶與情感。到了你這一代,你已經是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在這裡出生的人。你的根就在這裡,不在那個祖先離開的地方。
有根之人何必尋根?如果你已經在一個地方紮根了,為什麼還要去尋找另一個根?那不是尋根,那是自我否定!該是時候跳脫那些被建構出來的思維框架了。大中國思維、祖國情懷,這些東西對生活在台灣的人來說根本沒有意義。它們只是用來混淆你的認同、讓你對自己的處境產生懷疑的工具。你很清楚自己是誰、自己屬於哪裡,但這些思維要你否定這些、要你去認同一個虛構的身份。不要被騙了。你的根就在這裡,你的家就在這裡,你的未來也在這裡。根就是你現在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生活的地方,就是你有情感連結的地方。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