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鐵路高架化,是雲林縣府對斗六市民許下的城市未來承諾。

卻在政治戲碼中,成為地方家族精心設計的橋段—「工程延宕」,使得計畫在關鍵時刻能由特定的政治人物順勢「接手」,完成一場「大功一件」的收割,從而確保張嘉郡在 2026 年選舉前能戴上政績的桂冠。這是一種對「主權」意義的極大扭曲,它將全體市民期待的安全、便捷與發展,降格為家族權力再生的祭品。

只是它不僅是解決市區交通瓶頸、消除平交道危險的「安全工程」,更是為斗六城市縫合、重塑城市天際線的「百年建設」,在2017 年立委劉建國邀請時任交通部長賀陳旦南下視察,爭取中央補助 774 萬元進行可行性評估後,雲林縣府於 2019 年將評估案送交交通部審查,明知修正問題卻袖手旁觀的態度,讓此案卻在「退回修正、重新補件」的循環中不斷打轉,遲遲無法進入綜合規劃設計,更遑論動工期程。

自從 106 年(2017 年)4 月 26 日中央核定經費後,這項計畫陷入長達八年的無盡等待。這背後的拖延,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反覆修正,更揭示了一場由地方政治勢力精心設計的「政績收割」戲碼,當我們對照鄰近的嘉義市鐵路高架化工程已快速推進至 54% 的進度,斗六的計畫卻因規劃的品質爭議與政治的權力算計,始終難以啟動。

將公共工程視為政治籌碼的行為模式,完美契合了政治哲學家霍布斯在《利維坦》中對自然狀態的深刻洞察。霍布斯主張,在缺乏有效主權約束的狀態下,追求私利的衝突必然導致混亂,雖然現代社會有法律與規範,但當地方政治權力將公共利益,也就是市民對安全與發展的渴望,施以綁架並將國家撥付的資源,視為自身政治擴張的工具時,公共工程便退化成了一種地方權力競逐的場域。

地方立委劉建國所爭取的 774 萬元可行性評估,本應成為工程加速的起跑線,卻因為後續規劃的專業瑕疵與政治操作,變成了無止盡的折返跑,工程延宕的秘辛,並非來自於無解的技術瓶頸,而是地方政治將全體公共利益當作私利競逐的籌碼,而斗六,正無奈地被困在由政治算計所佈下的延宕陷阱之中,付出了最沉重的城市發展代價。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