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太局勢加速動盪之際,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明確指出「台灣遭武力封鎖恐構成日本存亡危機事態」,反映日本對台海衝突的高度警戒,並揭示日本不再容許中共以武力威脅改變區域現狀,然中共卻以外交反制、拒絕安排 G20 會面,更透過官媒放大民族主義情緒,企圖以政治壓力迫使日本噤聲,這些行為的背後,反映中共才是區域的「麻煩製造者」。

此外,針對我國在日生活的僑民,十二個在日台灣同鄉會團體公開譴責中共利用大阪領事館恫嚇手段干預台人在日生活,揭露中共在國外持續施展「恐嚇外交」的事實,而對日本政府更以經濟工具施壓,包括暫停食品採購、拖延中日韓文化合作等,以經濟報復換取政治讓步的模式再度上演。這些施壓手段與台灣長期面臨的脅迫如出一轍,不論是共軍軍機擾台、灰色地帶行動,或試圖以經貿影響台灣內政,都指向同一目標:削弱鄰國主權與民主韌性。

在此背景下,台日合作不僅是共同安全需求,更是民主價值的必然,趁此機會,我國應深化與日本防衛對話、強化海空情監合作,同步推進供應鏈及科技安全。日本在新政府上台後展現更明確的對台支持,也使台日得以在美國支持下形成更堅實的安全三角。

面對中共威權擴張,唯有台日攜手、深化合作,才能在印太維持力量平衡,確保區域不被強權以威脅或脅迫重新塑形。中共若仍拒絕以和平方式處理爭端,反而只會逼使更多國家靠向台日所代表的自由民主陣營,這正是中共最難以承受的戰略反效果。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