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世界社會發展峰會(WSSD)提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強調尊嚴、包容與人權,是國際社會對社會正義的共同承諾,然而,中共在此後卻將這套語言徹底扭曲,將「社會發展」變成政治正當化的包裝。
在中共的語境裡,「發展」不再是公民權的延伸,而是服從權力的義務。「社會和諧」成為維穩的代名詞;「消除貧困」被政治化為政績宣傳;「包容性發展」則被改寫為「個人服從集體」。原本屬於人民的發展語言,如今成為政權強化控制的工具。
在國際外交場域,中共更以「發展權高於人權」為名推動威權敘事,試圖以經濟成果掩蓋言論審查與自由受限的現實,並與部分開發中國家結盟,建立「威權發展聯盟」。這種語言操弄,使「社會發展」逐漸失去「人」的核心,僅剩「國家」的獨白。
這套話術,也被運用於對台統戰之中。北京以「融合發展、共同繁榮」為名,推銷「兩岸一家親」,在國際上則藉「中國代表全中國」排除台灣公民參與。中共聲稱要「惠台」,實則是削弱台灣主體性的輿論戰。
年輕倡議者林薇(Vivi Lin)是首位獲得英國人道主義獎的台灣人,其推動月經平權、創辦月經博物館,是社會創新與性別平權的象徵,然而當她以台灣身分參與國際場合時,卻遭中方要求更換國籍。這種以政治身份審查社會倡議者的作法,正是中共「以發展之名、行壓制之實」的縮影。
真正的社會發展,從不是由政權定義,而是由公民實踐。當中共以「穩定」之名要求服從,林薇的堅持反而讓世界看見:發展若失去尊嚴,就只是統治的另一種形式。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