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烏克蘭政策的反覆不定,使歐洲陷入前所未有的安全焦慮。川普政府單方面與俄羅斯展開停火談判,排除歐洲盟友的影響力,迫使歐洲國家重新思考自身的安全架構。過去歐洲長期依賴美國的軍事保護,然而當華府的政策不再穩定時,歐洲別無選擇,必須迎向一個新的安全時代,發展自主的防衛戰略,確保自身在國際舞台上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讓歐洲別無選擇只能自立。歐洲在烏克蘭戰爭中的立場向來與美國緊密相連,然而美國政策的變化讓歐洲各國開始意識到倚賴華盛頓已經不再是可靠的長期策略。川普政府與俄羅斯的談判可能導致烏克蘭被迫接受不利的和解條件,甚至削弱歐洲東部國家的安全。而在未與歐洲盟友協商的情況下,美國直接與俄羅斯進行接觸,不僅顯示跨大西洋關係的裂痕,也讓歐洲深刻體認到當美國的國家利益轉向時,歐洲無法再被動等待,而必須主動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防禦計畫。

「威瑪+」聯盟的形成標誌著歐洲安全戰略的新起點。歐洲國家意識到必須團結起來,才能在美俄談判之外發揮影響力。因此,法國、德國、波蘭等國家迅速召開緊急會議,並擴大「威瑪三角」,納入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及歐盟執委會,組成「威瑪+」聯盟。這象徵著歐洲各國已經不再等待美國的領導,而是開始建立自主的區域安全框架。該聯盟強調歐洲必須在烏克蘭的和平進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確保歐洲的安全利益不被美俄談判所犧牲。

歐洲正逐步推動獨立於美國之外的軍事行動。除了強化政治影響力,歐洲國家也逐步推動獨立於美國之外的軍事行動。英國與法國已提議派遣最多3萬名歐洲部隊進駐烏克蘭,負責保護關鍵基礎設施,並阻止俄羅斯進一步擴張。這項計畫標誌著歐洲在戰略安全問題上正從過去的依賴美國轉向獨立行動。即便該提議仍面臨內部討論與執行挑戰,但它釋放出的訊號相當明確——歐洲正邁向自主防衛的新時代。

歐洲正在加速國防自主,提高軍事預算與合作。在美國逐步減少對烏克蘭的軍援後,歐洲各國認識到國防自主的必要性。德國、法國、波蘭等國已計劃提高國防預算,以減少對美國軍事力量的依賴。這與歐洲防務合作的加強相呼應,例如歐盟防務基金(EDF)擴大資金規模,加強歐洲內部的軍工產業發展,確保歐洲能夠自主生產關鍵軍事設備。這些行動顯示歐洲不再只是依賴美國提供安全保障,而是試圖透過內部整合,建立更強大的軍事防禦能力。

歐洲對烏克蘭的承諾已超越美國的不穩定立場。在美國前總統川普質疑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領導能力,甚至考慮削減對烏克蘭的軍援之際,歐洲國家選擇站在基輔一方,持續強化對烏克蘭的支持。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與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均公開聲援烏克蘭,強調歐洲對基輔的承諾不會因美國的政策搖擺而改變。這反映出歐洲已不再被美國政策所牽動,而是以自身的價值觀與戰略利益為優先考量。

歐洲正進入一個新的安全世代。美國對烏克蘭政策的轉變迫使歐洲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自主權,進入一個新的安全時代。從「威瑪+」聯盟的成立,到計劃部署歐洲部隊,從提升國防預算,到獨立支持烏克蘭,歐洲已逐步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朝向更獨立、更具影響力的安全戰略邁進。雖然這條道路仍充滿挑戰,但歐洲已經無法再回到過去單純依賴美國的時代。這場地緣政治的變局,將決定歐洲未來數十年的安全格局,也將改變全球權力平衡的結構。

楊聰榮(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