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的運作,從來不只是理念與選票的較量,更是資金與影響力的競爭。川普近日於以色列國會演講時,公開讚揚金沙集團創辦人謝爾登・阿德森(Sheldon Adelson)及其遺孀米莉安(Miriam Adelson),感謝他們對以色列的熱愛與支持,也坦言他任內多項關鍵外交決策,都受這對美國猶太企業家的深遠影響。
回顧川普第一任期,美國三項重大外交突破──2017年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2018年將美國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2019年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都挑戰了國際外交慣例。這背後的政治能量,不只是意識形態,而是金主力量的集中。阿德森家族長年資助共和黨,是川普最大的競選捐獻者之一,他們透過資金、理念與影響力,讓「支持以色列」從口號變成政策。
以色列的處境與台灣極為相似:兩者都擁有實質主權與民主制度,卻長期遭受國際承認的壓抑。不同的是,以色列選擇主動出擊,建立全球猶太人資金網絡,以策略性政治獻金推動友以派政客崛起,進而影響美國政策。這不是陰謀,而是民主制度的現實──在開放社會中,金錢是意見的放大器,捐款是價值的表態。
對台灣而言,這正是一堂國際政治的現實課。當我們期盼世界承認台灣主權時,不能只寄望道義呼籲或外交辯護,而應該從制度與資金著手。台商與海外僑界若能形成具策略性的「民主金流聯盟」,將資源投入智庫、媒體與友台政客,讓台灣議題持續出現在各國政治舞台,這才是長期影響國際政策的有效方式。
民主政治的關鍵,不在金錢本身,而在如何運用金錢服務價值。猶太人的成功在於把企業利潤轉化為國家安全的後盾;台灣也應學會用經濟力量支撐政治信念。當我們能讓世界各地的友台力量不斷「投資民主」,國際承認台灣,就不再只是夢想,而會是時間問題。
文/蕭錫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