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社會上不乏呼籲「台灣應該拒絕 TikTok」的聲音,理由是中國背景、資安疑慮、甚至認知作戰的滲透工具。這些擔憂並非全無道理,但若因此主張「乾脆不要用 TikTok」,其實是把問題簡化了,甚至會讓台灣在國際資訊戰中自我孤立。
首先,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是自由選擇。如果政府動輒以「有風險」為由就全面封鎖平台,這不啻是把台灣帶往威權的道路。人民有判斷的能力,媒體識讀教育才是長久之道。真正的敵人不是 TikTok,而是人民缺乏分辨真假的工具。如果今天禁了 TikTok,難道明天要禁 YouTube、Facebook 嗎?這將是無止境的滑坡。
其次,資訊戰不能靠封鎖來打贏。中國對台灣的滲透手法不僅限於 TikTok,還包括 Facebook 廣告、LINE 群組、甚至傳統電視台。若單單把 TikTok 當成洪水猛獸,只是把戰場往別的地方推移,卻沒有真正提升全民免疫力。台灣需要的是「透明規範」:任何平台,不論來自中國、美國,必須遵守相同的資料保護與演算法透明法規。這樣才能同時保障使用自由與國家安全。
再者,TikTok 是青年世代的語言。台灣如果選擇拒絕,不只是拒絕一個應用程式,而是拒絕與全球年輕世代互動的機會。音樂、時尚、創意,許多潮流都從 TikTok 發散開來。若我們自絕於外,只會讓台灣文化輸出更困難。甚至可以說,台灣應該善用 TikTok,講好自己的民主故事,把它變成對外發聲的武器,而不是單純害怕。
最後,禁止 TikTok 是一種雙重標準。有人擔心中國政府能透過 TikTok 蒐集資料,但別忘了,Facebook 與 Google 也在無時無刻蒐集使用者資訊,並且與美國政府有緊密合作。真正的解法不是政治化,而是制定嚴格的資安與隱私規範,凡是要進入台灣市場的數位平台,一律必須遵守。
結論很清楚:台灣不該害怕 TikTok,而應該正面迎戰。與其「不用」,不如「善用」;與其封鎖,不如規範。
民主不是靠封閉來守護,而是靠教育、制度與自信來面對挑戰。
文/蕭錫惠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