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樺加沙」重創花蓮,光復鄉街道一度被厚厚淤泥覆蓋,房屋前方成了泥濘,生活仿佛按下了暫停鍵。但在滿目瘡痍的景象中,最先動起來的,是居民手中的一支支鏟子。有人笑說,他們是花蓮的「鏟子超人」──雖然沒有披風,卻靠著一鏟一鏟的力量,讓家園慢慢恢復呼吸。

這一次,「鏟子超人」並不孤單。國軍官兵背著裝備、開著工程機具進駐災區,不只清除街道淤泥,也和居民一樣,俯下身子,用雙手和鐵鏟一點一滴搬開廢棄物。巷弄太小,機具進不去,他們就用肩膀和手臂代替;深夜裡,特戰弟兄還在持續搜尋失聯的鄉親,只為讓一家人能早點團聚。

在街道的每一個角落,都能看見這樣的畫面:迷彩服的身影和鄉親肩並肩揮鏟,孩子們把裝滿泥水的小桶遞給大人,推土機緩緩鏟走障礙。那是一種無聲卻深刻的默契──軍民一體,大家都是守護家園的人。

花蓮的重建不會一蹴可幾,但因為有鏟子、有超人,也有國軍的堅定守護,家園正在慢慢甦醒。每一條被清出的道路,不只是通往街坊的路,也是回家的路。颱風帶來的創痛,終將被人心的堅強與互助沖刷殆盡。

有人說,「苦民所苦」是國軍的信念;也有人說,「鏟子超人」是災民的驕傲。但在這場災後復原的努力中,其實沒有誰是單獨的英雄,而是大家一起,用鐵鏟和汗水,把希望重新鏟回來。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