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後,數萬名志工與居民投入復原工作。然而,災區餐食供應一度陷入混亂,「便當之亂」讓志工與弱勢民眾的基本溫飽成為問題,引發社會關注與民怨。面對困境,中央政府果斷介入,由農糧署每日供應熱食,並透過國軍與志工協助分送至災區各定點,尤其涵蓋先前傳出長者未領到便當的大同村,展現政府積極補位、守護民生的決心。

這次中央的行動值得肯定:

一、即時應變,保障救災效率。 第一線救災人員與志工需要充足體力投入工作,中央接手餐食供應,讓志工可以安心工作,減少後勤困擾。

二、精準分配,確保弱勢不缺席。 設立三大定點、明確發放時間,並兼顧長者與偏遠部落需求,展現政府對災民與志工的細心照顧。

三、鼓舞民心,彰顯團結力量。 在災難面前,中央、地方與民間力量共同合作,讓災區民眾與志工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互助精神,也鼓舞更多公民投入救援。

災害救援不只是清理與重建,更是守護人心與生活尊嚴的行動。中央及相關單位的迅速介入,讓我們看到台灣社會的韌性與關懷,也提醒每一位民眾,災害面前,團結與行動力是最有力的支持。願災區居民早日回到平安生活,志工朋友們也能安全順利完成救援工作。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