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百年糕餅老店玉珍齋近日遭一頁式詐騙廣告冒名,詐騙集團以低價月餅吸引消費者,卻寄出劣質商品,不僅使消費者受害,更讓品牌名譽蒙受嚴重損失。第五代經營者黃一彬坦言氣憤,並急呼消費者務必認明官方網站。此事件再次突顯,當企業邁向數位化,品牌資產也暴露在網路詐騙與信任危機之中。
對企業經營者而言,這不只是單純的消費糾紛,而是品牌安全的挑戰。過去企業僅需專注於產品的品質,如今則必須同時維繫品牌的數位信任。一旦遭到冒用,消費者即便明知是假廣告,仍可能對品牌產生負面印象,侵蝕顧客的忠誠度。因此,企業不僅須建構清楚的官方管道,更需要建立快速反應的機制主動揭露詐騙案例,將品牌安全納入營運核心。
這樣的思維其實與 ASOC(Adaptive Security Operation Center) 不謀而合。資安領域的ASOC 強調即時監控、應對可能的威脅。在品牌防詐的案例裡,企業若能透過技術工具主動偵測冒名網站、假廣告,並結合內部行銷、法務與客服團隊,便能快速止血,避免商譽損害擴大。
然而,詐騙廣告多數來自境外伺服器,透過社群平台或廣告網絡滲透,個別商家往往疲於應付,足見單靠企業自保並不足以全面防範。仍需有政府加以協助。因此,政府應強化平台審查責任,例如藉由廣告實名制與資訊來源揭露,並建立一套快速下架與金流封鎖機制。同時,可仿效 ASOC 架構,成立「數位詐騙監控中心」,蒐集假廣告與釣魚網站資訊,並即時通報受害品牌。
此外,消費者教育亦不可或缺。許多人因價格低廉或廣告設計逼真而受騙,顯示數位素養仍有待提升。政府若能與企業合作,推動辨識詐騙的宣導,並設計簡易的申訴與救濟管道,將有助於建立更完整的防護網。
玉珍齋遭冒名詐騙的案例,揭示在數位轉型時代下,品牌安全不再只是行銷議題,而是企業治理的重要一環。當 ASOC 的安全思維進一步擴散至品牌與商譽防護,並結合政府監理與消費者教育,才能在數位世界中重建信任,保障企業與消費者的權益。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