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黨即將迎來關鍵的黨主席選舉之際,我心中百感交集。作為資深黨員,我深知黨主席這個職位的分量,因此,對於每位有志於此的參選人,我們都應該用最嚴苛的標準去檢視,特別是他們的政治誠信與一貫性。
鄭麗文女士是位在媒體上以犀利言辭著稱的政治人物,我必須坦言,她的政治路徑充滿了令人費解的轉折。儘管她的口才與論辯能力毋庸置疑,但深入探究她的政治立場,卻總能發現一種「變色龍」式的特質,這讓我深感憂慮。一個領導者,若其立場總是隨風轉舵,又如何能讓黨員信服,如何能帶領國民黨走出困境?
從「挺侯」到「換侯」,政治立場的快速變臉
我們都記得,在2024總統大選期間,黨內對於總統提名人選的討論是多麼激烈。當時,鄭麗文女士曾是堅定主張徵召侯友宜的一員。她四處奔走,為侯友宜的參選背書,認為侯友宜是唯一能團結藍營、贏得大選的人選。然而,當選情不如預期,當黨內出現質疑聲浪時,她的立場卻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變成了「換侯派」的主力。
這種前後矛盾的態度,不僅令人錯愕,更讓我思考:這種政治投機的行為,究竟是為了黨的利益,還是為了個人的政治算計?一個領導者,如果無法在壓力下堅持自己的判斷,而是輕易地拋棄初衷,那麼當國民黨再次面臨挑戰時,我們又能指望她如何堅守陣線?如今,她又四兩撥千斤的表示「2028年總統提名人選不必現階段決定」反對徵召盧秀燕,這種隨著選情與個人好惡而改變的立場,無疑是對黨內團結的傷害。
從「比垃圾還不如」到「遭遇冤獄」,是非觀念的混亂
鄭麗文與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之間的恩怨,更是她政治立場反覆的典型案例。我們都清晰地記得,在過去的立法院質詢中,鄭麗文曾對柯文哲進行過毫不留情的抨擊,甚至用「比垃圾還不如」來形容他。這番言論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也凸顯出她在政治上的強烈敵意。
然而,當藍白合的議題浮上檯面,當柯文哲的政治聲量日益壯大時,鄭麗文的態度又有了戲劇性的轉變。她開始為柯文哲說話,甚至將其形容為「遭遇冤獄」,意指柯文哲在政治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這種從極度負面到極度正面的態度轉變,讓我不禁想問:究竟是什麼改變了她的看法?是她過去的判斷錯誤,還是為了政治上的合作,她可以輕易地拋棄自己的原則與是非觀?一個黨主席,如果其對待政治對手的態度可以如此輕易地翻轉,那麼她又如何能帶領國民黨建立起清晰的政治路線與堅定的價值觀?
從「堅定的台獨份子」到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
在所有立場反覆的案例中,最令人難以置信的,莫過於鄭麗文女士從「堅定的台獨份子」到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的巨大轉變。我們都記得,她曾是學運世代的領袖人物,是推崇台灣主體性、甚至公開批判國民黨的代表性人物。她曾誓言推翻國民黨,認為這個百年老黨是台灣民主發展的障礙。
然而,當她加入國民黨後,她的政治立場發生了驚人的逆轉。儘管政治人物轉變立場並非罕見,但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一個反對者轉變為一個領導者,這種轉變必須有足夠的理由與解釋。如果她只是為了個人的政治前途而改變信念,那麼我們又如何相信,她未來不會為了更高的權力而再次改變?一個黨的主席,其核心價值觀必須是堅定不移的。如果連對黨的認同都曾動搖過,又如何能獲得全體黨員的信任?
黨主席的選擇,關乎國民黨與台灣的未來
黨主席的位子,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政治舞台,更是整個黨的未來。國民黨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需要的是一位能夠堅守信念、凝聚人心、帶領黨員走出迷惘的領導者。這位領導者必須具備穩定的政治人格,其言行舉止必須有跡可循,其政治立場必須有其一貫性。
我深信,政治誠信是每一位政治人物的立身之本。如果一位參選人,其過往的政治路徑充滿了反覆與矛盾,那麼我們又有什麼理由相信,她能夠在未來的關鍵時刻,做出正確且堅定的決策?為了國民黨的明天,讓我們共同選擇一位真正能夠帶領我們前行的舵手,而不是一位立場飄忽、方向不明的旅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