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年,香港變了。

一九九七年回歸時,北京拍胸脯保證「五十年不變」,「一國兩制」還被說成是東西方制度的奇蹟。那時候的香港人或許真相信,自己還能在中國的屋簷下,自由地呼吸幾十年。

但二十多年過去,承諾像被風吹散的紙片。從民主派議員一個個被取消資格,到街頭爆發反送中運動,再到國安法正式上路,香港的法治指數年年往下掉,新聞愈來愈單調,法院判決愈來愈像照稿念。

更荒謬的是,不用有人下命令,民調機構就自己縮起來,不敢再碰政治題目,只剩「安全的數字」能問。表面上看起來還有調查、還有制度,但大家心裡都明白,那只是空殼。就像魚缸裡水還在,可氧氣早就被抽乾,魚活得越來越艱難。

對比台灣,我們還能每天滑手機看不同立場的新聞,輕鬆參加一場集會遊行,在早餐店隨口抱怨政府,甚至大聲批評總統也不怕有人來敲門。這些吵雜的聲音,有時讓人嫌煩,但正是民主最真實的模樣。

香港的沉淪不是一夕之間,而是每天「少一點」。少一篇敢言的報導,少一次公開的討論,少一句批評的聲音。當大家都說「忍一下就好」,最後就變成整座城市一起沉默。

今天我們還能在早餐店安心聊天,是因為台灣的空氣裡還有自由。但要記住,空氣一旦被抽走,就很難再回來。

香港的今天,不只是香港人的悲劇,更是台灣的前車之鑑。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