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於九月三日舉行大規模閱兵,冠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名。表面上紀念歷史,實際上卻是中共慣用的政治手段:透過軍事排場轉移矛盾,掩蓋國內嚴峻的經濟與社會問題。

近年中國經濟持續下行,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地產危機衝擊家庭生計,醫療與教育成本則壓得基層喘不過氣。這些現實問題造成社會怨氣累積,但北京沒有拿出有效解方,反而選擇用閱兵製造「民族團結」的假象。閱兵場上的槍炮聲,無法遮掩失業青年的無奈,也不能抹去基層民眾對生活的焦慮。

中共透過閱兵強化其抗戰話語權,刻意竄改「誰才是抗戰主體」的史實。眾所周知,1937年至1945年間,中華民國國軍承受了主要戰場壓力,付出超過三百萬人的犧牲,才得以支撐八年抗戰。盧溝橋、淞滬、台兒莊、長沙、中原等會戰,皆由國民政府領導,並獲國際社會普遍承認。與此相比,中共僅在邊區進行有限游擊,戰略核心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更多著眼於壯大自身實力以待內戰。如今北京卻藉閱兵宣稱自己是「中流砥柱」,不僅違背史實,更是對犧牲將士的矮化與冒用。

在國際眼中,中共九三閱兵並非單純的紀念活動,而是一場政治表演。當中國百姓正為就業、住房與生活保障發愁時,北京卻投入巨資在閱兵場上堆砌導彈與坦克。這種強烈反差,反而凸顯政權的不安與脆弱。真正的強大,不在於閱兵的聲勢,而在於是否能改善民生,讓人民有尊嚴地生活。

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共同記憶,不應淪為政權掩飾失政的工具。閱兵或許能轉移焦點一時,卻掩蓋不了真實的社會矛盾,也改寫不了歷史的鐵證。中華民國才是抗戰的主體,北京的虛構不過是一場自欺欺人的政治煙幕。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