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近日,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曝光,一項名為「新形象工程」的整治行動顯示,全國地方政府在經濟承壓、財政緊張的背景下,仍通過違規舉債投入361.98億元人民幣,無視百姓剛需,推動大規模地標雕塑、城市廣場、景觀燈光、文旅小鎮等面子工程。表面光鮮,實為空洞堆砌,暴露決策層對資源配置和民生保障的嚴重偏離。


荒謬暴露

荒謬中透出官僚邏輯的畸形:在房價高漲、醫療資源緊缺、就業市場低迷的當下,政府卻將數億元投入彩燈秀、噴泉池和仿古門樓,製造所謂「打卡景點」。如此華而不實的工程不僅無法產生持續收益,還需長期維護費用,最終成為地方債務的沉重包袱,更讓社區廁所改造、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真實需求無奈擱置。

 

連鎖影響

這波361.98億元的「面子工程」浪費,直接加劇地方債務風險。中央財政對教育、醫療、養老和社會救助的拉動有限,基層公共服務項目經常因預算壓縮而延後或縮減。長此以往,民眾對政府公信力和施政能力的信任將不斷下滑,消費意願受挫,GDP增長難以為繼,社會矛盾與階層分化進一步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執政邏輯缺失

此事暴露了中共執政邏輯的根本錯誤:以GDP指標和政績面子為導向的考核體系,扭曲了官員價值取向,民生需求被邊緣化。缺乏有效問責機制,令造假式工程和短期投資屢禁不止。若不重塑以民為本的決策流程、建立長效監督機制,類似「形象工程」將持續消耗公共資源,將人民和國家推向更深的危機。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