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霸權下的權力尋租
貴州前大數據局長景亞萍利用政府伺服器挖掘比特幣,並非法收受巨額財物遭曝光,此案揭示中共體制下權力監控的荒謬悖論。當局建構天網般的數位監控系統,對人民一舉一動瞭若指掌,卻對黨內官員暗中尋租視而不見。景亞萍身為數據主管機關首長,竟能長期濫用公共資源進行私人牟利,暴露所謂「廉潔政府」不過是粉飾門面的虛假宣傳。威權體制下的權力集中必然導致腐敗滋生,此案更加證實這點,蓋因缺乏真正獨立的監督制衡。
制度設計的根本缺陷
景亞萍案反映中共治理體系的結構性問題。當黨政不分、權力高度集中時,官員便可輕易將公器私用,進而築基鋪路謀取私利。貴州作為中國大數據產業重鎮,政府投入鉅額資源建設伺服器等基礎設施,卻成為貪官的「提款機」。此類濫用更可能涉及國家機密與個人隱私數據外洩,對包括臺灣在內的周邊地區構成資訊安全威脅,令人憂心。威權體制下,監督機制形同虛設,官員只需對上級負責,無須面對人民監督,腐敗防線自然形同空談。
雙重標準的治理邏輯
中共素來標榜「科技強國」與「數位治理」,實則是將先進技術用於強化專制統治。當局能精確追蹤每位網民的網路足跡,卻無法防範官員長期挪用政府資源。這種「對外嚴防死守、對內任其腐爛」的雙重標準,正是威權統治的本質特徵。網民諷刺道:「監控老百姓用AI,監管官員靠良心。」這句話雖然嘲諷,卻一針見血點出制度荒謬。當資訊自由受限、公民社會萎縮時,權力尋租便成為官員的「特權紅利」,而人民只能被動承受治理失能的苦果。
威權末路的制度宿命
景亞萍落馬反映威權體制難以為繼的徵象。當權力缺乏制衡、資訊不透明、民意無法上達時,腐敗便如癌細胞般蔓延全身。中共雖高舉反腐大旗,卻始終迴避根本問題:唯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落實權力分立與司法獨立,方能從根本杜絕腐敗。從此案例可見,威權體制下所謂的「數位治理」不過是「數位專制」的美化包裝,其本質仍是以技術手段鞏固一黨專政。對臺灣而言,此案再次證明民主價值與制度監督的珍貴,惟有堅持透明治理,才能避免淪為權貴尋租的樂園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